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
2024-05-09 14:18: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桑塔纳,是无数人心中的一代神车,也是所有汽车人的经典记忆。

  1983年4月11日,在上海安亭,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驶下生产线。仅仅三年时间,桑塔纳便完成了国产10000辆的任务,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堪称一个奇迹。随后,桑塔纳便在中国开启了辉煌的一生,风靡大江南北,持续畅销30多年。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今仍被许多车迷津津乐道。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_fororder_image001

  一辆轿车,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照亮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也见证了中德互信合作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国民神车”桑塔纳,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却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作为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中德合资合作的开端,桑塔纳注定被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桑塔纳其实并非当初中德双方合作考虑的首选车型。当时人们更青睐于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即使提到德国车,也会首先想到奔驰。那么,为何最终“花落”桑塔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德双方合作之初,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饶斌就建议:中国真正需要的车型,并非大奔,而应是一款经济、安全的汽车,不只为公务领域服务,还要走进老百姓生活。根据当时的国情,中方明确引进车型是中级轿车,而且车型使用场景也要非常宽泛,要尽可能的覆盖公务、商务、公共出行等层面。

  按照这样的诉求,车型就需要具备全面领先的素质,在中方挑选合资轿车的方案时,同时对比了同级别的奥迪80等多款车型,综合判断下,无论是外形设计、空间大小,还是技术实力、车身结构的安全性等方面,桑塔纳都是最优之选。而后桑塔纳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了中方的独到眼光和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但是,从敲定引入桑塔纳到第一辆桑塔纳成功组装下线,这一路也历经了诸多波折。

  一代神车何以炼成

  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之前,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经历过挫折。其中,最难跨越的坎就是“一下二停三撤”:一是国民经济调整,“年产15万辆”的合资项目太大,要下;二是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三是国内观念跟不上,要撤。重重困境之下,项目组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将规模压缩至2万辆,同时用所获利润再投资的滚动发展方式,终于力排万难,保住了项目。

  对此,1983年德方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甚至下发了最后通牒——当场拍不了板,谈判就中止。面对这一要求,时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向市领导请示后当即拍板:“可以!”于是,在当时国内极其有限的汽车生产条件下,7位工人师傅在上海的总装车间里,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手工拼装出了第一辆桑塔纳。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_fororder_image003

  一辆桑塔纳,让中方看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在筹备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德汽车合作的推进,这让德方看到了中方干好轿车的坚定决心。1984年10月10日,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两天后,上汽大众奠基仪式顺利举办。中国轿车产业的现代化之路由此开启。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_fororder_image004

  在此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桑塔纳车型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迭代。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改款车型,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出行场景之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_fororder_image006

  桑塔纳是上汽大众与中国用户之间连接的开始。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践行“In China for China”的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打造了朗逸、帕萨特、途观、ID.3等新一代的“国民神车”,延续桑塔纳的品质与口碑佳话,与万千用户续写未来更出众的大众故事。(资料来源:上汽大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