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从上海车展“场”效应 看中国开放创新进行时
2025-04-28 11:06:04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责编:田蜜

  上汽集团的MG品牌,吸引了一批外国经销商驻足、拍照和体验;比亚迪的展台上,一位操着乌尔都语的巴基斯坦网红,对着镜头开启直播;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带领的法国汽车协会代表团,打卡小鹏汽车展台,并和人形机器人握手碰拳……

  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近1000家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参展,成为汽车界不折不扣的顶级盛会。

  谈生意、聊合作、搞直播——在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2025上海车展的澎湃热力,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开放创新,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依然对全球企业充满吸引力。

  品牌的“赛场”

  “我是佟欧福,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虽然我的中文还达不到‘奔驰标准’,但我会用‘中国速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025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担任大中华区业务“掌门人”不到三个月的佟欧福,致辞时秀了一把中文。虽然略显生硬,但现场所有人给予他热烈掌声。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连续第二年突破3000万辆大关,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佟欧福说,在中国市场工作,是压力,更是动力;是竞争,更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期待。

  英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走进2025上海车展,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面孔。主办方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作为国际A级车展,本届上海车展吸引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首发的新车预计超过100款。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品牌角逐的“赛场”。近年来强势崛起的自主品牌,本届车展上依然大放光彩。与以往中国品牌受关注的多为经济型汽车不同,不少本土厂商在上海车展上重点展示了自家的豪华车型。

  极氪的超豪华SUV极氪9X、比亚迪的豪华车型仰望U8L等,都选择在上海车展首发首秀。这些自主品牌集体突破50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锚点,显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自信与市场竞争力正在全线突围。

  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一度落后的外资和合资品牌也重整旗鼓。上汽通用别克官宣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北京奔驰带来既卷充电速度也卷续航里程的长轴距CLA车型,上汽大众秀出首款增程混动车型ID.ERA概念车……从价格到技术,外资和合资品牌纷纷放下包袱,紧贴中国市场需求造车。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称,宝马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更直言:“如果能在中国市场成功,那就一定能在全球成功。”

  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上海车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外资外企的积极参与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强大吸引力,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的融合发展。

  科技的“秀场”

  宁德时代发布零下40℃仍可正常放电的钠离子电池“纳新”;跨国汽车技术巨头博世和本土科技公司地平线合作,打造辅助驾驶升级版;宝马、吉利、东风等多家车企宣布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上车”应用……

  如果说往届车展的重点是“新车发布会”,2025上海车展更像一场汽车科技嘉年华。各大汽车展台上,五花八门的流量营销少了,扎扎实实的技术发布多了。

  组织过多届车展的顾春霆表示,今年上海车展上,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近三分之一。参展企业包括博世、采埃孚、宁德时代等全球百强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地平线、商汤绝影、科大讯飞等近百家芯片半导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企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各种令人惊艳的出行新体验背后,都离不开汽车科技及供应链企业的支撑。这些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集体占据C位,是上海车展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一方面,科技正在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内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AI大模型、高精地图与汽车芯片的融合,让汽车从“移动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从“制造驱动”加速转向“科技+服务驱动”。

  “懂车更懂你”,这是坐镇主场的上汽集团在上海车展上打出的口号。从车载软件到座舱、内外饰等硬件,上汽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自定义权”。目前,上汽与地平线、魔门塔(Momenta)、华为等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智能汽车“全家桶”。“我们的技术路线不设围墙、不做孤岛,要与所有的竞争伙伴、合作伙伴一起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说。

  过去的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依靠“市场换技术”。如今,凭借世界领先的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中国汽车科技力量加快向外输出。奔驰搭载了中国的豆包AI大模型,奥迪用上了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宝马、阿里巴巴合作的两大定制AI智能体在上海车展首发。汽车行业的标杆BBA,集体拥抱中国技术。

  另一方面,科技也在增加汽车工业的外延度和想象力。上海车展始于车,但不止于车。从eVOT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到人形机器人,各类前沿科技频频出现在各大汽车展台上。

  “铁人,你如何评价这款飞行汽车?”“这是陆地航母,首个量产的飞行汽车,科技感十足!”上海车展的小鹏汽车展台上,创始人何小鹏现场考验了公司自研的人形机器人IRON“铁人”如何“导购”小鹏自研的飞行汽车。这一“人”一“机”,迅速抓住了参观者的眼球,成为上海车展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观察到,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在芯片、控制系统等底层技术上,车、人、机具有相通性,可以相互赋能。”

  “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的感慨,已从预言变为现实。

  投资的“磁场”

  前沿的电动智能技术策源地、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庞大的消费市场腹地,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使得上海和中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整车和供应链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夕,上海市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仪式,丰田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宣布落户上海金山。根据规划,该项目总投资146亿元,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开工,2027年第一台车正式下线。

  此次上海车展上,丰田用“立全球 更中国”核心战略,向世界宣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承诺。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表示:“中国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处于领先,若产品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也能获全球市场青睐。”除了首发更加贴合中国消费需求的电动汽车产品,丰田还推出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由本土团队主导车辆开发。以中国市场为创新原点,丰田开启了从“全球技术适配中国”向“中国智慧定义全球”的战略跃迁。

  汽车供应链企业同样加快向中国集聚。车展前夕,巴斯夫宣布在浦东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避震器解决方案。事实上,自1994年在浦东投资运营以来,巴斯夫已多次在中国增资扩产。从看得见的车身涂料、摸得着的方向盘,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尾气催化剂等,都能实现本地化生产。

  “我们观察到,全球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技术,包括与中国供应商在智能辅助驾驶上合作,利用合资伙伴的平台或本土工程师来开发电动汽车车型,建立或扩大中国研发团队,等等。”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

  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环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信部表示,2024年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面取消。下一步,工信部将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表示,支持电动智能汽车发展,目前上海已开放1586条、总长2767公里的测试道路,上海嘉定与江苏苏州实现地面道路互通、测试牌照互认。聚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发力,特斯拉长三角地区本地化率达80%,上汽通用长三角地区本地化率达85%。下一步上海将加强全固态电池、大算力芯片、智能驾驶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应用,促进长三角及全国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5年是上海车展40周年。40年来,上海车展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学习者到创新者、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路,上海车展一直在线,上海和中国也一直在场。(记者姜微 何欣荣)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