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于6月13日-15日举办,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出席了6月14日开展的以“决断”为主题的探讨对话,围绕“智驾平权落地、技术迭代、行业发展”等话题,分享了他的个人见解。
智驾平权的实现路径: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并重
余凯认为,“智能平权”的核心意义是让老百姓觉得辅助驾驶“有用”。根据有关数据,在关注智能辅助驾驶或对其向往的车主群体中:10万以下车型约10%多,20万以上车型约24%。这说明渗透率还比较低,消费者购车的根本因素还是外观、空间、安全,现在主机厂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花了太多的研发费用,消费者其实没那么重视。“从价值感来讲要反推,要用户觉得有用,真的是让老百姓用的安心。最近看人工智能的进展,包括我们自己的实践,我觉得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就是今年或者明年,最近的大模型端到端的发展,确实让智能驾驶发展一日千里,我觉得就这一两年就能做到让人安心舒心。地平线认为把相关标准定得清晰严格,就是在推动行业进步,一定要有规范、有约束,这个行业才能发展最快。”余凯以“高铁因铁轨约束而更快”类比,强调严格标准对行业提速的重要性,他支持国家强标(如120km/h下处理50cm障碍物等测试),认为规范可减少车企“内卷式宣传”,促进行业扎实发展。
从地平线的实践来看,是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并重。余凯表示,“10 万以下的平权是要追求的目标,但是真正的整个产业跟技术推进是需要过程的,实际比较合理的是,当下追求的目标是在两年,三年之内追求就是 10 万以上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实现标配,把这件事情做好已经很有价值,然后再往下探。“
以征程5芯片(128TOPS算力)为例,满足高阶智驾需求的同时,地平线通过与比亚迪、理想等车企的量产合作降低成本。合作模式也更为灵活,提供从IP授权到全栈解决方案的开放合作生态,支持车企快速落地智驾功能,覆盖10万-30万元级车型。
未来展望:L3落地与普惠时间表
智能驾驶正从“基于规则的系统”向“深度学习+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升级,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感知与决策能力。地平线持续优化BPU(Brain Processing Unit)架构,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支持更高精度和实时性。
在余凯看来,“L3级可以说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但对真正的L3,肯定要对其有敬畏之心,因为有一段固定的ODD是车厂负责。这不是说是人机共驾,我认为是要非常慎重的,但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那么悲观,我觉得对用户有价值的、有体感的 L3 产品可能也就两到三年之内就会推出来。因为 AI 的进展、大模型、数据驱动跟以前基于规则的方法真的是完全两个境界,所以现在对于技术会加速发展,我自己非常乐观。“
回顾历史,无论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者说任何一个产业,一开始都有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个价值链不清晰的时候,这时大家都倾向于垂直整合,走向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专业化,然后整个产业形成更加高效的分工体系生态,余凯认为,汽车也是一样,自动驾驶也是一样。起初很多车厂都倾向于垂直自研,这无可厚非,因为那时没有非常成熟强大的供应商体系,这种格局其实正在改变。实际上过去五年,整体上车厂自研跟供应商的能力比较,其实供应商的能力是在不断成长,而车厂的自研能力相对来讲是不断下降,所以应该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余凯指出,仅少数车企具备全栈自研能力,80%企业需通过开放合作突围。地平线定位为“车企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已与40余家车企合作(如比亚迪、大众、吉利),覆盖超290款车型。并且,地平线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整合技术资源开发量产级全栈系统;与博世、电装等Tier 1供应商深化融合感知方案。“其实好多主机厂是我们的股东,国内至少可以有10家主机厂。但这不影响我们跟任何主机厂做生意,就是说哪怕不是我们股东,我们同样也是全力以赴。我认为商业的本质还是要回归本分,就是要服务好客户,去帮助他成功,只有他成功我们才成功。我们的目标是把真正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让老百姓觉得好用、安心,我们的关注度还是在把这个事情做好。“
余凯的见解凸显了地平线“造武器不打仗”的战略定位——通过底层技术赋能车企,推动智驾从“高端配置”走向“国民标配”,最终实现“把驾驶交给技术,把生活还给用户”的愿景。地平线一直在坚持两个战略方法论,第一个是永远不在悬崖边跳舞,第二个是永远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永远向更高的维度进发。(文:吴越 图: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