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首航仪式在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成功举办,“远醇001”号正式首航开启商业运营,这不仅是醇氢电动在航运应用的里程碑事件,更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柳长满,业务部副总经理胡美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召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等出席活动。
首航仪式期间,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进行绿色航运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进一步加速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在绿色航运的推广。同时,现场展示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旗下“醇氢+电动”牵引车、载货车、船用动力等技术在智能港口场景下的应用。
甲醇能源破局零碳航运 上海抢占绿色转型先机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今年4月,IMO明确提出要求5000吨以上船舶分阶段减排,在2050年实现净零。市场及政策层面的压力加速全球航运业远离传统重油燃料,全面拥抱绿色转型。
甲醇既是煤基清洁燃料,又可以由风光电制氢耦合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大规模制备,实现煤的零碳高效利用,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是最理想的液态化的氢基燃料,已被Longspur Research评为“船用绿色燃料最佳选择之一”。随着近年来众多行业巨头重点布局甲醇能源应用、扩大甲醇船队规模,甲醇已被广泛看作零碳航运的新风向,是行业全面绿色转型的破局之点。
近年来,为实现高效减碳排并进一步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上海加速布局航运绿色转型,抢占甲醇能源全产业链建设先机。2024年10月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指出,到2030年,要形成内外共济的航运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初步建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并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和国际绿色燃料认证服务中心建设打好基础。作为连续1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超级港口,上海港在全国率先布局船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建设,验证了甲醇在航运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中展现出重要的探索价值。
上港吉利强强联合 打造甲醇全产业链应用标杆
“远醇001”号在上海首航,既是基于上海全球领先甲醇产业链建设成果,也是见证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在甲醇战略一致的交汇点。上港集团是以上海港为母港的公共码头运营商,依托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优越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服务腹地经贸发展,扩大集团战略发展空间。此次携手吉利控股集团,将共同整合产业链资源及优势,围绕港区码头及内陆港等场景,在绿色航运、绿色港口、智能化运作等方面探索开展充分合作。通过本次合作,将加快吉利控股旗下远程新能源重卡、设施设备在港口的应用,并持续优化吉利控股整车及零部件出口物流通道设计,助力打造高时效、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将充分依托上海区位、产业、政策优势,围绕绿色甲醇标准制定、加注及内河醇氢电动船舶运力协调推动等工作展开深度协同,加速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在绿色航运的推广。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已深耕甲醇行业20多年,广泛布局甲醇制备、加注、应用等甲醇能源全产业链。目前上海已批量投放运营醇氢电动汽车,并配套建设甲醇加注布局,嘉定区也于去年9月发布《关于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安全许可和常态监管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甲醇燃料的环保减排优势,全力推动甲醇汽车的推广应用。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召兴表示:“本次合作,双方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域的深度协同,共同推动能源应用加速转型,逐步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液态新能源发展模式,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全场景商业化运营验证 醇氢电动彰显“中国智慧”
当天首航的“远醇001”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自9月下水以来便备受关注,其搭载了远程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与柴油船舶相比,能源成本降低42%,排放下降98%;与纯电船舶相比,“远醇001”享受相同的国家政策补贴,购置成本下降24%,能源成本下降11.5%,续航里程提升至1500km,为行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示范方案。
在道路运输中,醇氢电动车辆已投放运营超5万台,累计行驶里程超230亿公里,产品技术的经济型、安全性、可靠性与可持续性得到充分验证。作为液态新能源,醇氢电动具有比纯电动、氢燃料等传统新能源技术更加突出显著的优势,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有利于国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目前,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已出台60多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远程旗下醇氢电动重卡、轻卡、客车已入选多批免购置税目录。同时,醇氢电动技术也拓展应用到汽车以外的更多场景,如在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领域。
随着“远醇001”成功首航,远程以醇氢电动为核心打造的立体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已全面投入运营。未来,远程也将持续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战略伙伴,共同发挥醇氢电动产业生态示范效应,以液态新能源助力全球绿色发展。(资料来源:吉利远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