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年销量将达4000万辆
2025-10-20 17:29: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杨芸菲

  10月17日,在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第八届汽车质量论坛暨2025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以《中国汽车出海市场策略与提升路径》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全球化战略。崔东树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来看呈现最好的发展时机,预测在‘十五五’期间将实现年销4000万辆总规模,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核心力量。”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年销量将达4000万辆  位置:资讯_fororder_【2】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年销量将达4000万辆 250

  崔东树分析称,全球汽车市场自2017年从9400万辆回落到8000万辆后,今年预计将重回9400万辆规模,中国汽车产业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链的稳定性优势,呈现出“强势”发展态势。 “世界汽车工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欧洲传统车企面临压力,过去五年,大众、雷诺等欧洲品牌销量以百万量级下滑,而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则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全球汽车竞争将聚焦于中国、日本和韩国企业,而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最具创新性的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通过“纯电动+插电混动”技术路线取得巨大成功,而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企业坚持的混合动力与氢能源路线则面临挑战。”崔东树以氢能源为例指出,其经过30年发展仅达到万余台规模,证明该路线“没有希望”。相反,中国纯电动车在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65%,插电混动份额从2020年的25%升至2025年的75%,形成对日本混合动力技术的“平替”。

  崔东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成功源于国家政策的长期稳定与企业技术路线的坚定执行。欧洲车企在技术路线上的摇摆——从全面转向纯电动到重新关注燃油车,导致其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5%暴跌至目前的16%。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纯电动与插电混动领域均实现突破:纯电动车占世界份额65%,比亚迪、吉利等品牌成为全球领导者;插电混动技术以“插混+增程式”路线实现创新,市场份额跃升至75%;特斯拉全球份额从2020年的23%降至2025年的13%,面临中国品牌的全面超越。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从2020年的4万辆增至2025年的160万辆,出口新能源渗透率达40%,成为全球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出口需采取“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也就是通过多元化产品线与品牌矩阵适应海外政策与市场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源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电池技术方面,中国目前电池能量密度水平达140Wh/kg,成本从每度电1000元降至300元,充电速率从2C提升至6C,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发动机;智能化与电动化方面,中国在充电桩建设、智能底盘、芯片算力等领域全球领先,车桩比达1:0.7,基建能力远超欧洲;研发效率方面,中国车企的产品迭代周期仅为1-2年,而欧美需4年,形成降维打击。

  展望未来,崔东树预测,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将实现年销4000万辆规模,其中出口量从650万辆升至1000万辆。据此,他提出三项战略路径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首先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主攻中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在这些地区逐步替代欧美品牌;其次是努力实现产业链出海,复制摩托车行业成功经验,推动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出海,建设海外本地化产业链;第三是消费升级驱动,依托国内增换购比例达60%的趋势,推动高端化与小型车市场同步发展。

  崔东树最后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用户满意度、技术研发与全球化运营方面持续进步。他呼吁行业坚定技术路线、深化产业链协同、把握全球化机遇,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汽车的未来,“质量将越来越好,竞争力将越来越强”。(文/杨晓红 图/中国质量协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