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40%,汽车整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大增75.2%。比亚迪海外销量猛增132%至47万辆;奇瑞汽车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地平线斩获全球首张ISO 8800安全认证等一系列里程碑式成绩,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跨越。
迈上新台阶,如何加快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建立出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在7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与会行业人士共同认为,随着电动化加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人工智能新兴技术与汽车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技术变革和科技创新的竞争制高点。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实现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升维,智驾科技企业也正从“技术引进”转向“全球输出”,通过标准化产品和开放合作模式,共同构建全球化协同网络,显著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全球化浪潮中开辟出特色航路,重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产品价值全球竞争力重构
2025年以来,中国头部车企加速产能出海,从单纯出口转向深度本地化生产,例如比亚迪在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国建立生产基地,5月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及研发中心,计划年底前将欧洲销售网点扩张至1000家;奇瑞在海外共有10个生产基地,凭借43%的出口占比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这些布局背后是国内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优势跃升提供的强力支撑。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31万辆,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渗透率首次突破52.6%,其中自主品牌贡献率达68.7%,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将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2025年,城区NOA进入主流车型区间,持续向15万以下价格区间车型渗透。车企通过技术下放加速“智驾平权”进程,如地平线最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落地比亚迪天神之眼,依托行业领先的软硬结合创新技术,助力比亚迪持续降低智驾使用门槛。同时,智驾方案针对海外市场进行场景优化和法规适配,推动了先进技术向新兴市场普及。
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汽车行业转型的关键技术变量,创新则是塑造未来出行生态的核心引擎。像比亚迪与地平线这种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合作模式,正在重构汽车价值竞争要素。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面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新机遇,要深化企业间合作,共同塑造中国汽车产业良好形象,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携手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要促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供应、管理和服务等全环节应用,由此推动汽车产业从产品智能化向产业智能化演进。
对于智能驾驶行业的未来趋势,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在此次论坛上给出了他的最新判断,“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之后,汽车行业正迎来新的变革浪潮,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已然来临,未来将快速增长。”这一判断基于三点:一是智能驾驶是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划;二是城区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和高速NOA功能逐渐从高端车型下探至中低端车型,推动了技术的普及和成本降低;三是智能化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端品牌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备受关注。
“电动化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创新热潮汇成洪流,迈向换道赛车下半场。”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经过近年产业化实践,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取得较快发展,我国乘用车组合驾驶辅助渗透率已接近60%,中国在全球率先做出榜样。
一批优秀的智能汽车品牌和科技生态企业脱颖而出,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加快实现向低碳智慧出行方式的转变,使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融入全球发展。
产业链开放协同构建全球竞争力基石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已形成“技术-市场-品牌”三重竞争力提升机制,推动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全球汽车创新中心转变。
付炳锋在论坛上判断:“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成为市场主导力量,标志我国电动化转型稳步推进,实现了从传统油车主导到新能源汽车引领的跨越,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经验。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加速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消费者的新选择。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充分满足了不同市场、地区的多样化需求,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产品综合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力引发全球关注。”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车企出海超越了简单的产品贸易输出,而是逐渐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价值和服务标准,通过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凝聚发展动能,与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以智驾企业为例,地平线今年4月获得了全球首张且唯一的ISO/PAS 8800认证证书,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2024年12月发布的全球首个道路车辆人工智能安全标准。地平线独创的“全域安全开发体系”首次实现三大国际安全标准的立体化融合,为智能驾驶产品构建全链路AI安全防护网。这一认证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进入全球市场的“安全信任护照”,保障合作车企的全球化需求,使中国车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一定话语权。
中国智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硬件制造转向技术标准输出。陈黎明对此强调,地平线不仅支持国内主机厂的智能驾驶系统生产,还支持自主品牌出海业务,并与国际头部企业合作。今年上海车展,地平线宣布与博世和电装战略合作,未来将共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此前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双方将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HSD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智能驾驶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加速研发落地,标志着中国智驾技术从供应商升级为技术合伙人,这种技术反哺模式也改写了传统单向技术转让的合资逻辑,驱动智能化标准向全球输出。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已超越简单的产能转移,进入到技术共生与产业链融合的新阶段。中国车企与科技公司正在实现从市场占领到价值创造的跨越。“我们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和同行、上下游建立汽车行业的统一战线,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更多共赢的机会。”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论坛上强调。
中国汽车的全球化竞争本质是产业链生态的竞争。领先的供应链企业也在紧跟汽车出海大势,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陈黎明对此表示,地平线希望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兑现智能驾驶的用户价值。通过与中国头部车企深化合作助力中国汽车出海,同时与全球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加速下一代智驾创新。目前地平线已经为客户提供800万套方案,今年会突破1000万套,助力200多款车型上市。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不仅是汽车企业市场拓展的需要,也是汽车强国战略的必行之路,唯有通过技术共生、生态共建的战略耐心,方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实现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跨越。(文/杨晓红 图/比亚迪 地平线 中国汽车论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