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
2025-03-28 17:44: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商用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十堰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 汇聚新动能 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会议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增强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加快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1

  为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如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产业转型,携手合作探索发展新路径,成为当前全行业面临的重点课题。

  在3月2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暨主旨会议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发言称,“在新四化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我国商用车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第二,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商用车电动化产业政策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市场选择为导向,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推动充换电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第三,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2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通过视频指出,商用车在智能化领域发展需聚焦三大攻坚任务,包括突破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等“卡脖子技术”,构建“中国标准”智能驾驶技术体系以及筑牢安全冗余防线。在共建产业生态方面,李克强建议首先可在示范区开放高速编队、无人配送等路权,探索“技术验证-保险分担-商业化运营”的法规配套体系,并对新能源商用车给予碳积分、路桥费减免等长效激励;其次,建立国家级商用车数据中台,在隐私保护前提下推动“车-路-云”数据互通;最后,联合行业内优质企业,输出“新能源三电+车路云协同”整体解决方案,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打造中国技术标准的海外标杆项目。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2024年我国商用车出口达90.4万辆,同比增长17.5%,占商用车总销量的23.34%,海外发展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经营的重要发展领域。面对海外市场中,技术上差异化的标准法规制约以及更为严苛的本土保护性限制。付炳锋强调,行业企业应从产品输出向体系共建进行转型,共同联手协同发展,形成互利共惠的竞合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商用车品牌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4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和产业利润率不断下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建议,首先要解决市场内卷问题;其次,构建新的商用车产业生态,深入开展共享物流平台、车电分离等商用车新业态模式创新;再次,持续开展技术创新,针对封闭区域、固定区域、短倒场景等,开展高阶自动驾驶、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等工作。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5

  东风汽车是我国依靠自主力量独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表示,商用车正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加速转型,从单一运输工具向智慧物流平台升级,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综合型产业生态拓展。面对全新发展趋势,东风汽车将以“三个跃迁、一个向新”为奋斗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投入研发资源,致力于商用车新能源化、智能化技术突破,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6 

  研究成果与创新案例展示

  为助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本次会议首次预发布了《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介绍,该报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整车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部件、“制储运加”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及行业服务机构,组织数十名专家团队共同编写,是一部系统完整论述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性报告。全书梳理并总结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情况,覆盖氢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和部件产品,以及制、储、运、加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探讨解决方案和对策、关键路径与发展趋势,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和各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值得全行业共同关注与期待。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7

  应行业诉求和发展需要,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也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据叶盛基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的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推荐活动,主要聚焦商用车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网联化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最终共有30项创新技术成果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商用车产业链目前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进步。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9 

  当前,十堰正围绕服务湖北、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建设“中国商用车之都”,不断加大汽车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十堰。本次会议开幕式举行了十堰汽车产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共有38个重点合作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到173.85亿元。

  凝心聚力绘制产业新图景

  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业内普遍看好2025年商用车市场的增长态势,认为存在较大发展机遇与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以“中国商用车行业变革浪潮下的发展方向”为题,分享了五个建议:第一,深化技术创新,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突破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第二,构建产业生态,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第三,响应政策导向,把握市场机遇,利用政策红利窗口期;第四,拓展国际化布局,聚焦本地化运营,协同共进形成海外发展合力;第五,拥抱AI,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生态。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10

  “当前商用车电动化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与乘用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智能化在功能丰富性、应用场景广泛性上也‘落后’于乘用车。”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认为,商用车智电化特征及路径与乘用车存在差异,例如智电化的政策考量角度、乘商新能源渗透潜力和新能源技术路线不同,补电模式差异明显,且对商业模式依赖度和智能化的重心也不尽相同。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11

  面对数智化浪潮,商用车企业应如何以更快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来应对挑战?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指出,商用车企应从认知转型、行动转型和能力转型三方面着手,最终达到客户对安全、成本与舒适的要求。

【要闻列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开幕_fororder_huiyi12

  在3月27日下午和3月28日上午,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还设计了六个主题分会场,分别围绕“智能网联商用车‘车路云一体化’”“新能源商用车可持续发展”“商用车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商用车出口与国际化发展”“政策法规与市场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型供应链体系”等议题展开探讨。

  作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开放、高端专业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为推动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一系列有利行业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项智慧成果。(资料来源: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