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意大利汽车设计师,前奔驰设计负责人布鲁诺·萨科(Bruno Sacco)于2024年9月29日辞世,享年90岁。
Bruno Sacco是为奔驰注入灵魂的人,他提出奔驰乃至整个德国汽车设计行业的基准方法论——对抗GM Design潮流设计的简约设计哲学。他主张的核心是同时期的品牌产品要保持家族化特征,新的产品确保不能让老产品快速过时。中国人称这种产品为套娃,套娃在很长的历史中都是确保品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Bruno Sacco的经典观点:A Mercedes should look like a Mercedes奔驰需要长得像奔驰。Bruno的观点是品牌对于产品很重要,品牌需要确保产品拥有持续且一致的感觉,从而让消费者快速识别你。Bruno Sacco曾在意大利著名车身制造商Ghia和Pininfarina工作,1958年加入奔驰担任设计师,1975年接替Friedrich Geiger担任德国辛德芬根戴姆勒-奔驰造型中心负责人。截至1999年退休,几乎每一款量产车中都有Bruno Sacco的心血。
Mercedes-Benz C 111 (1970)
C111是奔驰于20世纪70年期间制造的重要概念车,测试的新技术包括转子发动机、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多连杆后悬架、鸥翼门和皮革内饰。C111共生产了 16 辆,是超级跑车设计“楔形”风格的早期典范。前法拉利车手Paul Frère在1970年的《Motor》杂志上写下了他试驾的经历:“这辆车将舒适性和操控性完美地融为一体,操控绝对可以媲美赛车。”
Mercedes-Benz W123 (1975–1986)
这款车是奔驰E级的前身,生命周期内销量约为270万辆,是历史上销量最大的奔驰汽车。
Mercedes-Benz W/C126 S-Class (1979–1991)
这款S级是Bruno Sacco设计生涯的巅峰之作,他非常讨厌美国的“过时理论”。他认为奔驰的一款车因为品质有保障,到报废前可以开20多年。所以奔驰的设计必须纯粹简洁不追时髦,才能永恒。W126是奔驰销售时间最长的S级轿车,即便生命周期最后的1987年到1990 年,W126在JD Power销售满意度指数中均获得最高客户评级。
W126的两门版C126是Bruno Sacco私人座驾之一。
Mercedes-Benz W201 190 Series (1982–1993)
奔驰W201被视作今天奔驰C级的鼻祖,这也是Bruno Sacco最喜欢的设计,因为它对公司的历史意义重大。W201是彼时公众能买到最入门的奔驰,它的诞生意在为奔驰招揽美国中产阶级青年用户。
Mercedes-Benz W124 E-Class (1984–1995)
在奥迪、宝马还未成为奔驰的豪华对手,雷克萨斯还未问世时,奔驰有充足的利润。于是有能力让工程师们疯狂打造 W124 终极轿车。它是梅赛德斯系列中用途广泛的车型,轿车、轿跑车、旅行车......德国电视主持人Fifth Gear曾试图摧毁一台300 TE旅行车,但它在被水淹后仍然能开,后门被炮弹击中,前门基本完好无损,主持人最终在发动机舱内放置了炸药才把它“送走”。
Mercedes-Benz R129 SL-Class (1988–2001)
这款车型常常出现在名人车库中。武打巨星李小龙拥有一台,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曾卖掉了她的捷豹 XJS,租了一辆金属红色的 500 SL,成为第一位使用外国汽车的王室成员。Bruno Sacco表示,“R129 拥有完美的外形,它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完美的汽车”。
Mercedes-Benz W210 E-Class (1994–2003)
20世纪90年代,奔驰各产品外观都很相近了,消费者认为奔驰都是老人开的车。Bruno Sacco被迫放弃了坚持了十多年的套娃理念。开发出很多具有个性的新产品,比如A Class、SLK、ML,四眼大灯的E-Class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Mercedes-Benz W140 S-Class (1992–1999)
这款车被国内奔驰粉丝称为“虎头奔”,全球粉丝都认为W140是“最后一代真正意义上的S级”。由于价格上涨和激烈的竞争,奔驰在20世纪90年代从“工程师设计”转向“市场驱动设计”。W140继任者W220因工程设计较差而受到批评,早期车型的可靠性较差。不过Bruno Sacco坦言他对1991 年的 W140 S-Class的比例并不满意,他认为这款车的上车身高了 10厘米。(资料来源:奔驰汽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