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拥抱汽车产业生态 国芯科技的中国“芯”突破
2024-09-04 16:22:5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舞台,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生态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8月29日至9月1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为“风雨同舟二十载 携手并肩向未来”。8月31日论坛进入中期议程,为构建好业界精英与媒体大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智库建言落地有声。作为自主研发“中国芯”代表的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芯科技”)董事、总经理肖佐楠接受媒体群访,就全社会关注的国产芯片问题与媒体分享“芯”成果,共话“芯”未来。

  芯片作为抢占汽车智能化赛道的制高点,已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竞争的关键核心。肖佐楠首先就当下国产芯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回应。他认为,机遇首先来自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推进带来的芯片市场需求激增;其次,政策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态势的重视与支持,为国产芯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国产智驾、智能底盘、智能化电池等AI技术的发展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新的突破点。同时,产业面临相当制约因素的挑战:首先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等要求的技术壁垒较高,需长期研发投入;其次,当前国产芯片企业在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暂时处于国际激烈竞争中的相对劣势;第三,汽车产业链涉及众多供应商较为复杂,国产芯片企业需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

  肖佐楠进一步阐述,国芯科技作为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企业,主要采取四点应对措施:第一,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为客户提供系列化的细分功能产品,从而满足客户对成本、性能的不同需求;第二,面对市场竞争与成本的压力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的MCU+组合形成方案套片;第三,以主机厂为主导,面向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快速迭代,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装车的时间,打造围绕自主CPU为核心竞争力的“芯软融合”生态平台;第四,紧贴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据悉,国芯科技自研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近日获得最为严苛的TüV北德ISO 26262 ASIL-D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为国内首颗认证,显示了国芯科技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具有深厚的研发设计能力,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芯科技是如何建立产品技术壁垒的?肖佐楠分享道,“坚持开源CPU指令架构及MCU的开发与产业化;全面布局细分应用领域,坚持“铺天盖地、顶天立地”战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芯软融合”;积极探索新型存储架构和芯片工艺路线;推动MCU集成化,拓展智能感知和执行端应用;积极布局车载AI应用,推动技术创新”。

  自动驾驶的产业革命是一场涉及从硬件到软件、从主机厂到供应商的全产业链变革,谈及国芯科技是如何构建生态体系、赋能产业生态,肖佐楠从国芯汽车对国产车规MCU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探索实践过程,将其总结为专注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积极开放合作与生态共建;坚持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他补充道,自主研发的能力是构建生态体系的核心基础,与科研机构、行业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AI芯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符合全球趋势,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增强了生态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对车企关注的庞大车用芯片的市场需求,如何缩短验证及交付周期?肖佐楠提出五点见解:采用例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的测试验证体系,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施行敏捷开发模式,快速迭代产品版本,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与车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其需求和痛点,在项目定义阶段即与整机及零部件企业一起定义,并在芯片验证时与客户同步进行;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确保物料供应稳定可靠,同时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流程,提高交付效率。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以“风雨同舟二十载 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立足智库定位,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层,围绕汽车产业变革新趋势,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讨论和对话。面对未来,中国芯片企业及其背后的中国力量,将在不断的创新与奋斗中,驶向更加辽阔的海域。(消息来源:国芯科技)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