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商务部正为外资车企在华发展营造更优质投资环境
2024-01-31 16:24: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纵观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增速更呈下滑态势。中国虽亦面临复杂局势中的诸多挑战,但凭借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23年的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依然不负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的称号。

  政策支持 鼓励外资在华发展

  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曲线,其中最为亮眼的当属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全年产销累计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中国汽车行业也创造了2023年多项历史新高: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全年整车出口达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据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的乘用车出口规模将达到创纪录的55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走出去”的同时,中国政府亦是对外资“走进来”展现出开放友好的态度。2023年10月12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强调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商务部将与有关方面加强协调配合,为广大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营造可预期、更优质的投资环境。

  日前,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对外表示,商务部将一如既往支持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流通,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推动构建梯次消费、高效使用、绿色循环的汽车市场新发展格局。

  豪华车成进口销量担当 雷克萨斯夺冠

  得益于中国相关主管部门不断为外资车企在华销售和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叠加消费升级,中国已然成为外资品牌最看好和争相抢夺的重要市场。不过,在2023年中国车市“卷产品、卷技术、卷价格”的竞争下,进口市场也被波及,竞争可谓相当惨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汽车整车共进口71.9万辆,同比下降11.7%;整车进口金额427.4亿美元,同比下降14%。近年来,进口车终端需求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受到疫情和芯片冲击。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2022年进口汽车市场出现下滑,2023年1-11月累计销售68.8万辆,同比下跌1.9%。

  从2023年全年进口车走势来看,市场虽回暖,但仍有阻力:2-4月销量同比均实现增长,2月高增长由于春节因素,4月5月高增长是由于2022年基数较低。6月-8月受2022年高基数影响出现下滑,9月销量基本与2022年同期持平,10月销量比2022年同期上升6.9%,11月销量同比上升20%。

  在整体下行的进口车市场中,传统豪华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过硬的技术实力,抵抗住了巨大冲击,依然获得了国内高端消费者的青睐,成为2023年进口车市场最大亮点。

  放眼日前公布的进口乘用车品牌销量排名榜单,2023年雷克萨斯在华累计销售18万辆,继续蝉联进口车品牌年度销量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一众豪华品牌。

商务部正为外资车企在华发展营造更优质投资环境_fororder_WechatIMG5112

数据来源:交强险数据

图片默认标题

数据来源:乘联会

  从上述进口乘用车品牌销量排名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高端消费需求仍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豪华品牌累计销量为61.8万辆,同比下滑2.16%,销量占比达到进口车总销量的89.85%。而非豪华车和超豪华车进口销量占比分别为9.16%和0.99%。由此不难看出,在进口汽车品牌结构中,豪华品牌仍然担当主力。

  2023年,中国经济在内外压力下,依然能够向外界展示出其韧性强、动能足的特点,充分证明我国经济高质量运行的能力在稳步提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敞开怀抱,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坚信,中国将持续成为外商品牌投资的“热土”。

  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和以雷克萨斯、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相信进口车市场将继续与本土汽车一起,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共放异彩!(解金强)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