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
2023-11-28 13:17: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2023广州车展期间,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宣布征程6系列芯片将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

  尽管本次并非征程6的正式发布,地平线仍披露了产品的部分信息:征程6基于统一的BPU纳什计算架构而来,是业界首款能够覆盖从低到高全阶智能驾驶需求的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其中,征程6旗舰专为新一代城区高阶智驾而生,算力高达560 TOPS,对BEV、Transformer等先进模型的支持效率业界领先。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_fororder_image001

  比起产品性能的升级,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场小范围的预热活动,竟有比亚迪、广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博世等汽车领域头部企业为之站台。

  几家公司里,Tier-1巨头博世与地平线的合作是首次公开。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_fororder_image003

  不知不觉间,地平线征程生态已集齐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3大Tier-1巨头,此外还有TOP10级别的安波福。而在今年之前,根据地平线的公开信息,合作的只有大陆一家。

  怎么忽然之间,国际Tier-1巨头们都相中了地平线?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_fororder_image005

  第一,地平线的产品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2020年,地平线征程2芯片搭载于长安UNI-T量产上市,实现了中国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零的突破。2022年,地平线征程5芯片搭载于理想L8量产上市,实现了中国百TOPS大算力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零的突破。

  从零的突破到成为市场主流,地平线的商业化进程不可谓不快。根据地平线提供的数据,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达400万片,其中征程5出货量突破20万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NOA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与英伟达市场占比超过八成,成为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的两强选手,且地平线NOA车型搭载数量位居行业第一。在L2 ADAS一体机市场,地平线也与博世、Mobileye共同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_fororder_image006

  对于国际Tier-1而言,强强联合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第二,围绕征程芯片,地平线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智驾软硬件生态。

  地平线将智能汽车视作PC和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因此格外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关于地平线在生态建设上的推进方向,大致可用3个词来概括。首先是“开放”,通过开放的商业合作模式,无论车企是通过Tier-1间接合作,还是车企自研智驾系统,乃至向车企开放芯片IP授权,地平线都能够支持,因此生态能够广泛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其次是“支持”,通过构建以“芯片+工具链”为核心的高效开放技术平台,打造国内最为完整成熟的智能驾驶开发环境,地平线为生态伙伴的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是“结网”,通过推动软件货架模式落地,使生态伙伴在地平线的平台上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让有独特长板的软件算法公司在生态内扎根。

征程6合作博世 地平线再获国际Tier-1巨头青睐_fororder_image008

  相比于技术领先的短暂窗口期,产业链生态才是地平线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以智能驾驶系统的复杂程度,一家Tier-1在各个模块都领先已难以实现,大包大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生态外玩家,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构建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上下游网络,更难以复刻生态内拼图式的创新涌现。因此,哪怕是Tier-1巨头,拥抱成熟生态也是成本效率的更优解。

  第三,中国是全球车企智能化竞争的前沿,也是自动驾驶创新的策源地。

  国际车企和Tier-1在中国市场,都需要本土化的创新研发。博世,有“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理念;采埃孚,“开发、创新、生产、投资,在中国,为中国”;大陆集团,有“扎根市场,服务市场”的中国本土化战略……

  地平线近两年在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和产业链展现出的巨大优势,无疑会受到国际车企和Tier-1的高度关注,合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必选项。

  如今,日益走向主流的地平线,正快速摆脱创业公司的标签。尽管地平线成立时间不过8年,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智能汽车行业“最大公约数”的图景,已相距不远。(图文:由地平线提供)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