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3国际电池技术展(CIBF)在深圳举办,回天新材以锂电胶粘剂全面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带来“电芯用胶解决方案”“封装用胶解决方案”“BMS用胶解决方案”三系列产品,并现场发布负极胶新品PAA和SBR系列。
回天新材CEO王争业
据悉,负极胶分属于胶粘剂细分市场,其作用是对负极活性材料、集流体等部件进行粘合,增强活性材料与导电剂、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并稳定极片。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厂商、终端车企对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负极胶在内的锂电辅材也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在负极胶对电池内阻、首效、倍率、低温、循环等性能要求上,负极胶产品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作为国内胶粘剂龙头,凭借多年的技术工艺积淀,回天新材已发力负极胶业务。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已形成了SBR、PAA两大负极胶产品体系。在研发路线上,回天新材负极胶产品也从一代,演进至二代、三代。
与业内竞品相比,回天新材负极胶产品在内阻、首效、倍率等性能数据表现优异,并取得行业头部电池厂商在内的供货认证。随着后续产能陆续释放,在动力和储能电池赛道需求持续爆发下,回天新材有望在锂电辅材细分市场迎来新一轮业绩增长。
负极胶产品“破局”
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辅材之一,回天新材持续发力负极胶市场。
回天新材展会现场
从负极胶产品分类上看,负极胶产品主要为水性体系,包括SBR、CMC、PAA三类,其中CMC主要以增稠剂的形式与SBR、PAA等共同使用。
凭借多年的工艺和技术积淀,回天新材在PAA和SBR两大主流技术产品已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其中,PAA负极胶产品系列包含1206、1207、1208、1209等;负极胶SBR产品系列包含1221、1222、1223、1229等。
作为锂电关键辅材之一,负极胶对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负极胶的粘结力,使活性材料与活性材料、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剥离力更强,从而提升制程良率;负极胶的高粘合性可有效减少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造成的脱落现象进而保持较高的容量;负极胶的材料特性也能提升电池低温性能。
从实验数据来看,回天新材PAA、SBR负极胶产品应用中,剥离力、DCR、高低温充放电、倍率、循环等多项数据指标表现优异,契合动力电池使用标准。
回天新材新一代的PAA负极胶具有更高剥离强度和稳定的浆料分散效果,可以使极片在长期充放电循环时保持稳定的机械结构,电池循环寿命得到提升。
新一代的SBR负极胶具有友好的极片加工性能,通过功能基团和核壳结构的设计,对活性物质的粘接提升,对电解液的亲和性更好,低温动力学性能上大幅改善,在-20℃仍具有80%的容量保持率,同时保持很好的高温循环保持率。
随着动力电池规模化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仅仅体现产品的性能上,还体现在企业的规模交付能力,在负极胶市场,业内已快马加鞭推进产能建设。
回天新材也提到,在五年规划期内,将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聚氨酯胶及锂电池电极胶粘剂等产能建设项目,加快技术研发、产能提升等战略布局。
目前PAA已有产能3000吨/年,上半年1.5万吨/年产能也将建成投产;SBR已有产能2000吨/年,公司加紧扩产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回天新材表示,将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寻找高端胶粘剂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等优质投资并购标的,延伸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新能源赛道前景广阔,回天新材已将动力电池胶粘剂业务视为战略性业务。
回天新材CEO王争业表示,锂电胶粘剂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回天新材将从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增强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两方面不断提升,将锂电胶粘剂产品成为回天继光伏产业后的第二快速增长极。
回天新材新品发布会现场
目前,回天新材动力电池胶粘剂产品已经覆盖正极、负极、隔膜、Pack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一整套产品交付解决方案。
2022年度报告显示,回天新材年度研发费用为1.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71%。公司主要产品的专利技术均为公司在职员工研发。
截至2022年底,回天新材及子公司已拥有171项授权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29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在部分中高端产品细分市场,公司产品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在供应链方面,回天新材在外部已建立与核心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在内部将搭建研产销采联动,以项目为抓手,做好行情研判与战略储备。
与下游客户的合作也验证回天新材动力电池胶粘剂的产品优势。目前,回天新材已与C公司、B公司、YW、YJ、GX、FC、XWD等动力电池头部客户实现供货,包括负极胶、PACK结构胶、导热结构胶、导热凝胶、灌封胶、动力电池泡棉等丰富的产品。
释放锂电辅材市场增量
动力电池+储能双轮驱动,带动锂电辅材井喷式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1905GWh。在负极胶领域,1GWh可用到负极胶产品超150吨。这也将带动2025年负极胶产品需求近30万吨。
从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提高,头部电池厂商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动力电池市场CR3已从2019年的73.4%,提升到2022年78.2%。动力电池CR5从2019年的79.1%,提升到的2022年的85.3%。
对于锂电辅材细分市场而言,头部客户的争夺至关重要。回天新材成功导入行业TOP客户,也有望迎来辅材产品的规模放量,从而进一步降低单位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回天新材在推进负极胶产品的国产替代上,也将释放市场增量。
此前,在负极胶领域,SBR等产品主要为日本等材料厂商垄断。随着国内在负极胶领域工艺、技术进步,回天新材等国内头部胶粘剂厂商已实现部分SBR产品的国产替代,并朝着高端SBR产品发起冲击。
回天新材新品发布会现场
在近年逐渐受到关注的PAA产品路线上,回天新材等国内厂商工艺、商业验证更快。从行业壁垒来看,以PAA为代表的负极胶难点在于其配方对电池的适配性,以及终端的验证周期。
从开发到客户导入,PAA产品的验证周期甚至长达两年时间。受益技术积淀和国内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回天新材已布局在该领域实现自研生产。
动力电池竞逐号角吹响,回天新材于负极胶等应用场景的深入布局,也将率先“亮剑”冲锋,向锂电产业赛道大步迈进。(回天新材 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