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汽车频道消息:2020年11月20日,广汽集团正式宣布:广汽埃安将以埃安品牌独立运营,正式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21年11月20日,距离广汽埃安宣布品牌独立运营一周年。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2021年广州车展谈及了这一年广汽埃安的变化,以及对于广汽埃安未来的新思考。同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及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副主任梁伟强,也透露出诸多关于广汽埃安未来新技术及新产品的方向。
广汽埃安团队接受采访
“广汽埃安一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做了全领域的变革,包括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和组织文化。”古惠南说道。所谓组织文化变革就是对主机厂的组织体系进行混改。“主机厂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混改启动,这是体制机制最大的变化,从有限公司马上要进入股份公司,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古惠南表示,为了推进混改,广汽埃安与研究院进行了人员和研发业务的重组。广汽研究院的三电研发团队近600人,以及部分专利技术、研发中心也转到了广汽埃安。机构改革,古惠南介绍,之前公司的组织体系是按总经理、副总经理,下面是部长、科长、系长。现在没有科长及以下的干部,全部变成项目管理制,“还实行了三级审批制度,与数字化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整个工作协同效率提升了90%。”古惠南认为,这个提升让人意想不到,这说明广汽的组织体系改革效率非常高。营销服务变革, “这几年创新了很多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上、直营+经销、车城+商超,还准备搞合营,还有一口价、低库存、高周转的改革。”在古惠南看来,广汽埃安在销售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引领着行业往前发展。对于当下流行的直营模式,古惠南表示“大家一般都会想到直营,直营不算特别超前,但现在有很多新势力也在开始做商超,因为单靠直营很难打开市场。”古惠南就此前和手机厂交流过的经历表示,以前手机厂做直营,慢慢也做不下去。目前广汽埃安采取的是全新的模式,直营+合营+经销。截至目前,广汽埃安已经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建设了166家车城店和113家商超店,渠道终端店数量累计已达279家。这种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不仅改善了传统经销商“价格不透明、服务不标准”等消费者诟病的顽疾,同时又解决了直营模式的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产品端变革更大,广汽埃安在2021年先后推出了升级版的AION S Plus、AION V Plus,并且在2021广州车展亮相了全新AION LX Plus。另外,AION Y也马上要做提升,很快就会发布。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在技术升级迭代这块做了很多的工作,从EV到ICV都做了产品端的全面升级。 以AION LX Plus为例,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四合一集成电驱、全球首发应用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实现超1000km续航,实测数据是1008公里,如果每天市内通勤都是在30公里左右,电动汽车就进入了月充时代。作为广汽埃安的旗舰SUV车型,AION LX Plus不仅代表了品牌的最高科技水平,同时也标志着AION家族全面进入Plus化的新产品2.0时代。
广汽埃安团队接受采访
得益于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以及组织文化、架构,和品牌营销方面的全面升级,广汽埃安独立的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当下的汽车行业,如果一家企业没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决心,便很难做到“出圈”。所以,正值品牌独立一周年,广汽埃安在展现品牌独立以来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发布了面向未来发展的混改进展、产能扩充、全新技术等一系列战略。混改进展是接下来广汽集团最关键的一项改革。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此前透露了广汽埃安混改的最新进展,目前广汽埃安有关员工持股的草案已完成,正在等待审批,2021年年底前或可以完成员工持股,2022年广汽埃安将全面完成混改并择机上市。古惠南表示,选择这个时候混改,除了受广汽新能源政策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本。资本有很大的影响力,当股票涨的时候,会让上亿的人知道有这个品牌,单靠宣传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能进入资本市场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可以为品牌增添很大的传播声量。其次,是对人才的吸引。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才,这个行业还是要靠人才,需要组织的保障。那么,对员工来说,混改之后,埃安员工马上可以持股了,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技术发展,在本次广州车展,除了AION LX Plus亮相之外,广汽埃安还带来了全新的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副主任梁伟强介绍,广汽的新能源架构从2019年就开始研发,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应该是从最早的第一款车型就开始自主研发,从1.0到2.0到现在的3.0,广汽埃安把它命名为星灵架构。随着星灵架构的到来,表明广汽纯电专属平台GEP已进化至第三代,将为AION系列产品的智能化全面提速。“以前开发一个功能,可能是以月为单位更新到车上,但在星灵架构支撑下,从月变成以秒为单位,形成产品的快速迭代。”在梁伟强看来,星灵架构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对于广汽埃安未来是否会自产自研电池电芯,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会坚持“合作+自研”双轨并行发展,不管是EV还是ICV,都会坚持自主可控的研发和产业化,但是也会对外合作,两条路并行走。为此,广汽埃安会投资3.6亿元建电池试制线,将于2022年底建成自主电芯生产线。“自主电芯生产线初期产能可能会比较小,因为工厂不够大,但会同步在厂外重新找地方建设,比现有工厂晚一两年。”古惠南表示,预计到2025年,广汽埃安在电池、电芯领域可实现一定比例的自给自足。关于跟华为合作的问题,古惠南表示,与华为合作,仅仅是利用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作为一家IT公司,华为有自己的优势,广汽埃安会在这个领域与华为有相应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广汽走自主这条路,到2023年,搭载华为技术的车也会投放市场,但是大部分还是搭载自主研发技术的车,合作与自研双轨并行。产能扩充,由于用户订单量激增,广汽埃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超140%。肖勇透露,现在广汽埃安每个月的订单大概超过2万辆,10月份在APP上的订单已经达到2.3万辆,但是实际交付只有1.3万辆,产能和订单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不匹配。在产能扩充方面,预计在2022年年初,广汽埃安将完成首个20万辆产能扩建;第二个20万辆产能扩建,将在2022年底建成投产;到2023年,具备40万辆年产能。 广汽埃安独立这一年,在销量、新产品、新技术迭代以及品牌方面的提升,有着巨大进步。未来,随着广汽埃安在技术、产品、产能、营销、和组织架构等多层面的全面革新,会有更快速的发展。(图片来源:广汽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