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汽车频道消息:“很智能”“很稳定”“很便捷”,这是2016年我和很多媒体老师在试乘长安自动驾驶技术样车时的感受,尽管彼时这套系统仅能够实现在规定路段中自适应巡航、自动变线、交通拥堵辅助以及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但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给了我们一行人窥未来的机会。
长安汽车“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活动现场
几年时间转瞬即逝,在国内汽车市场迈向“新四化”的时间节点上,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又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3月10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发布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宣布中国首个可以解放手、脚、眼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上路。此外,长安还发布了旗下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UNI-T。
L3级自动驾驶意味着什么?
回顾近期的汽车类新闻,“长安L3级自动驾驶”“UNI-T”等关键词是“热搜榜”的常客,这也侧面印证了业内外人士对于L3级自动驾驶的殷切期待。众所周知,根据工信部公示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对自动驾驶等级的定义,L3 级别指“限定条件下的自动化”。即在自动驾驶系统所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车辆本身就能完成转向和加减速,以及路况探测和反应的任务。L3 级别自动驾驶意味着一些条件下司机可以将驾驶权完全交由自动驾驶车辆,但在必要时需要进行接管。
UNI-T首搭长安L3级自动驾驶技术
与此同时,L3级自动驾驶也是如今车型中常见的辅助驾驶到高度自动驾驶之间的转变,是自动驾驶技术从概念到验证不可跨越的一步,而这一步的困难程度无疑是巨大的。就像在一款车型的研发进程中,制造仅是最初级的一环,完成试验、反复验证才是保证产品适用于不同环境的关键,而长安L3级自动驾驶的问世,也预示着长安汽车已经走过了这无比繁杂的验证阶段。
长安L3级自动驾驶表现如何?
在UNI-T这场L3级自动驾驶直播秀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现场乘坐体验了UNI-T的L3级自动驾驶展示并介绍称,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已完成上万个场景匹配测试和5000万公里路测。在交通拥堵场景下,系统最高可支持时速40公里以下的无人驾驶,驾驶员可实现长时间脱脚、脱手、脱眼,直至系统提醒接管。
长安UNI-T
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时速高于40km/h行驶时,驾驶员也可长时间脱脚、脱手,并可在时速高于50公里时通过拨动转向灯触发车辆自动换道,但全程需要驾驶员双眼监控前方;若驾驶员在系统提醒接管后仍不接管车辆,系统将执行风险减缓策略,缓慢减速直至停车。
从硬件配置上看,此次路试的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采用5个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作为主要传感器,可有效识别车辆驾驶环境中的车辆、行人、骑行者等多种目标和障碍物,最大探测距离大于200米,测量精度可达10厘米。
长安UNI-T
从功能上看,这一系统可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拥堵场景下,实现长时间脱脚、脱手、脱眼,直至系统提醒接管,最高可支持的车速为40km/h。相当于可以实现40公里时速以下的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无需紧盯前方。当车速超过40公里时,驾驶员仍然可以在目视前方的条件下,由系统自动驾驶。
从制造企业转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
选装一个方向盘,从此无需驾照即可自主安全出行。这不是科幻大片中的场景,而是在2018年发布的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中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该战略还计划在2025年实现:不用把车开到4S店,用户自己或技术专家就能对车辆进行远程诊断、升级,使车内软件故障自动修复和迭代,通过UBI(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技术,自动采集驾驶行为数据,匹配出最经济的保险费用。另外长安出行平台还会带来更多的“共享”收益,开车还能赚钱。
2018年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战略
实际上,在“北斗天枢”战略发布的2018年,很多人对长安汽车尽数实现目标持怀疑态度,但两年过后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布,让所有人看到了长安汽车的技术底蕴,以及旨在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企业转型的决心。
写在最后:
从2009年长安汽车正式立项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到2020年长安汽车实现中国首个量产L3级自动驾驶的研发,在这十数年的光阴中长安汽车实现了包括第一个2000公里无人驾驶长距离测试、第一个自动驾驶核心技术APA4.0量产、第一个L4级自动驾驶公开展示等多项自主品牌中的“第一”,这是对长安汽车不断深耕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好回报。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首款搭载长安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UNI-T也计划于今年6月份正式量产上市,选购一款全部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相信会成为未来车市发展的新潮流。(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作者:刘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