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预示着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又一轮改革浪潮。与此同时,第三批7个自贸区也有望在近期挂牌,分别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届时,我国将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新格局。这也预示着,新一轮的经济开放红利将密集释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自贸区成功模式将被复制
“自第一个自贸区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复制自贸区试点新机制、新体制成功模式的目标,如今,自贸区试点范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自贸区革新的机制、体制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复制,惠及更大范围的外贸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吕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在复制前两批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新成立的自贸区,结合当地特点,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或许才是此番扩大自贸区试点的最大意义。
吕刚介绍,在既有自贸区内,已经开始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机制,减化外贸审批流程,这将对降低外贸成本、提升效率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对外贸易便利化、对外开放升级,这些都将给积极谋求‘走出去’的汽车产业提供便利。”吕刚认为,在自贸区内引入外部竞争,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将为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制造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当前的外贸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的竞争,服务能力提高了,竞争力自然会有所增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则表示,此次将自贸区延伸至内陆地区,将有利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自贸区范围的扩大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在自贸区范围内,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加快产业的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白明认为,在自贸区内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政策,将对吸引外资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今,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成为新任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更多内陆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沿海地区,在此背景下,更多的内陆地区成立自贸区恰逢其时。
内陆自贸区各具特色
“复制成功的模式并非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据各自特点,探索新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吕刚认为,此番设立的内陆自贸区,一定要结合各自特点,找到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外资,取得更好的外贸经济效果。据记者了解,第三批自贸区在申请成立之初就在不断根据自身特点,寻求不同的定位。如,辽宁结合复兴东北的国家战略,提出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浙江则在当地既有贸易基础上,提出要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化,探索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同样位于西南地区又毗邻的重庆和四川则是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其中,重庆主要是落实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以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四川则主打内陆开放型经济,力争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根据自身特点,构建有特色的自贸区不仅能在众多竞争者中找准定位,更主要的是大家协调分工,职责分明,这样才能共同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李锋表示,同属自贸区,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我们在河南调研时发现,当地结合其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提出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李锋介绍,郑州已经构建了跨境电商贸易,利用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降低商品的采购和物流成本,在自贸区内发展跨境电商,让流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得以彰显。
汽车业有望借势升级
对正处于“走出去”攻坚期的汽车业而言,显然可以借助自贸区的开放红利加速“出海”步伐。另外,白明认为,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不仅可以借助自贸区的对外贸易便利条件更快地“走出去”,还可以利用自贸区集中优势资源的便利性,积极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反哺自主研发,从而提升总体竞争力。他同时表示:“自贸区有各项制度优惠,但是却不适合建设整车厂。简单来说,仅以规模考量,整车厂因占地、人口等原因并不适合在自贸区发展,但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集成却可以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进行集中攻关。”另外,郭万达介绍,已经挂牌成立的自贸区,有的进一步放开了消费金融的限制,或许会对汽车金融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不过,有专家强调,借助自贸区的便利条件谋求对外发展一定要找对思路,否则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以自贸区设立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平行进口汽车为例,过去一年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白明认为是市场的选择。“平行进口汽车虽然在审批程序、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严重依赖售后服务的汽车消费而言,平行进口汽车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并不好,自然不被消费者接受。”白明称。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国内各个行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