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VCTC”)位于合肥的全新批次测试车间正式投入使用,整体核心扩建工程全面收官。这一里程碑式的节点,标志着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已构建起完整的端到端研发体系,实现从软件研发、硬件测试到整车验证的全链条高效整合。全新测试车间的启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研发能力,也为研发决策链路的高效运转、本土需求的精准响应,以及新一代创新技术的快速落地注入强劲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新一批测试车间的全面落成,VCTC已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之外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这标志着集团首次在海外市场实现全新整车平台从研发早期起,即可同步推进开发和验证的能力。测试车间共占地约10万平方米,配备逾百间先进实验室,覆盖软硬件集成、电池与动力总成测试,以及整车级验证等关键能力,构建起端到端的完整研发闭环。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正持续提速、势头强劲!在位于中国合肥的研发中心,我们已全面建成支撑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及本土化生产的全链条保障体系。这一里程碑式成就,将确保我们的本土研发速度愈发敏捷、市场响应更加高效,更加深度地契合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凭借这一核心优势,大众汽车集团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坚定不移地朝向‘全球汽车科技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快速迈进!”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本地客户对创新速度和品质都有着极高要求。这正是我们持续强化‘在中国,为中国’研发能力的原因。通过拓展在合肥的研发布局,我们正稳步提升本地化技术开发能力,以更快速度回应中国消费者需求。此举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确保集团未来的产品从一开始就能契合中国客户的偏好和期待。”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核心支柱,VCTC不仅是集团在德国总部外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更是集团唯一专注于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汽车开发的创新引擎。VCTC正持续整合本地车型与技术项目的核心研发模块和决策流程,并与各合资企业的研发团队保持紧密协同。通过深度融入中国本土技术生态,VCTC能够提前布局并主动响应高度数字化、自动驾驶等中国市场的决定性发展趋势,从而助力大众汽车集团充分把握并释放中国市场的创新活力与增长动能。
以中国速度交付CEA架构
在VCTC合肥的软硬件测试车间,VCTC与CARIAD中国正以18个月的研发周期推进集团首个针对中国市场的中央计算与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的第一代交付。依托全新的软件定义汽车(SDV)开发流程,整车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通过在车型与技术的概念研发阶段推动本地化自主开发与供应商协同,部分重点项目的新车型成本最高可降低 50%。同时,CEA架构也将确保智能座舱功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实现顺畅、可靠的软硬件集成,并为新一代车型提供整车级OTA服务的能力。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VCTC首席执行官吴博锐表示:“全新的测试车间为工程团队带来了全新升级的集成能力。我们的研发团队能够同步开展软硬件和整车验证工作,在缩短研发决策链路的同时,将验证可靠的创新成果快速交付实车。我们将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加速推进集团在中国新一代智能网联车型的研发与交付。”
源自大众的工程基因 在中国持续进化
安全、耐用与可靠始终是大众精湛工程基因的核心基石。全新测试车间的启用,为核心车辆系统在早期完成更全面的验证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不仅展现了集团在华长期深耕的承诺,也为面向东盟、中东等出口至海外市场的产品与技术提供重要支持。
在电池及动力系统集成测试中心,VCTC的工程师每年可对多达500套电池系统进行测试,覆盖电池的性能、寿命、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并延伸至电驱系统、热管理系统及电芯等关键部件。
平台与模块测试中心也秉持同样的理念。前沿的电磁兼容(EMC)实验室将全方位确保车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而整车耐久性试验台架则可在室内模拟全球多种道路工况。
结合同样坐落在VCTC的城市测试跑道,大众汽车集团已在合肥构建起从设计、开发到测试与验证的完整闭环,并实现与全球研发网络的紧密协同。
后续核心能力 蓄势待发
大众汽车集团正稳步扩展并强化VCTC的研发实力版图。作为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仅有的两座同类实验室之一,具备模拟复杂极端环境能力的功能集成测试(FIT)实验室将于 2026 年中在新车间投入使用。这些后续研发能力在全新测试车间的布局与落实,将为集团在智能网联出行领域的下一阶段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资料来源: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