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六载同行 共“进”新程:HRC以先进复合材料科技勾勒未来出行新图景
2025-11-07 17:18:4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杨芸菲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全场唯一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HRC连续第六年亮相2.1馆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纵贯“低空”“地面”“高空”三大维度,呈献一系列创新成果与瞩目新品。

图片默认标题

  最新物流无人机全球首秀启幕低空经济新维度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低空赛道的复合材料成型企业,HRC以进博会为重要窗口,持续展示其在低空领域的系统布局与技术实力。伴随着“低空经济”成为本届进博会的核心焦点之一,HRC的战略视野与行业价值也获得了进一步印证。

图片默认标题

  此次,HRC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公开展出中型电动垂直起降物流无人机LEU100真机,引发全场关注。该机型是国内航空科技创新先锋企业览翌航空的最新力作,最大起飞重量为140kg,最大航程为200km,设计巡航速度达到120 km/h,最大商载为55kg,可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医疗救援、应急救灾、遥感探测等多个场景。HRC深度参与了LEU100的整机结构设计及制造,提供从机体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工程仿真、精密制造到最终总装与符合性检查的全方位支持,助力LEU100实现显著的轻量化效果,并在整机运输与总装效率提升、结构设计细节深度优化等关键环节实现重要突破,为机型整体性能与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默认标题

  当前,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广阔蓝海正待启航。作为该领域备受认可的一级供应商,HRC已深度参与国内低空市场多款主流机型的研发制造,服务小鹏汇天、沃飞长空、翊飞科技、壹通无人机、西飞民机、白鲸航线、览翌航空等众多头部整机制造企业,以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全链条能力,持续为低空产业生态的向上突破、向新而行提供坚实支撑。

  尖端零部件新品集结亮相 领跑地面出行新风潮

  在汽车工业迈向轻量化与智能化的关键节点,HRC凭借在碳纤维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淀,锚定了稳健的增长轨迹。随着多款明星产品相继问世,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细分市场中的绝对领先优势。本次进博,HRC再度以融合极致性能与前沿设计的新品矩阵,向业界展示了新一代汽车零部件的“进化”方向。

图片默认标题

  其中,这款极具突破性的碳纤维汽车座椅产品,采用中空结构设计,碳纤维本体重量仅为5kg,较传统座椅减重超60%。靠背与底座由一体成型工艺衔接,显著增强包裹性与侧向支撑性的同时,还将助力驾驶者更敏锐地感知底盘动态与轮胎抓地力极限,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操控体验。

图片默认标题

  前保上本体总成产品采用独特的碳纤维织物预浸料、锻造纹理碳纤维预浸料双层材料结构,不仅赋予产品塑造复杂曲面的高度自由,更以流动的肌理与交织的碳纹,塑造出极具科技感的视觉表现,精准契合汽车表观的高标准,彰显卓越的工艺水平。

图片默认标题

  商用大飞机创新成果呈现 擎动高空航行新蓝图

  在商用大飞机领域,HRC也已成功打入全球航空制造供应链,成为空客、商飞等一流航空主机企业的合作伙伴。作为航空领域的创新成果,机舱门边梁采用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而成,具有孔隙率低、尺寸稳定性佳、精度高、一致性好的特点,生产节拍快至15分钟。这款集轻量化、高性能与大批量生产优势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完美契合现代民航制造业对“高效能、批量化”的核心诉求,是赋能航空轻量化的理想产品。

图片默认标题

  可循环生态体系全面进阶 赋能绿色发展新未来

  此外,HRC还重点呈现了全面升级的“绿色可循环复合材料生态体系”,以更多元的产品类型及更卓越的可持续性表现,展现了公司在碳纤维回收及再利用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通过进一步聚焦回收专利技术,HRC以更低碳的方式实现了对碳纤维废料的有效提取,回收碳纤维在保留原生材料95%以上机械性能的同时,碳排放大幅锐减至新料的4.7%。

图片默认标题

  在此基础上,公司加速推动回收碳纤维的“绿色新生”,成功开发出多款经ISO 14067:2018碳足迹国际认证的可持续产品,包括新一代注塑粒子、热塑毡及建筑模板等,并进一步拓展至汽车底护板、中控支架等终端应用,充分验证了回收材料在综合性能、经济效益及环保价值层面的成熟潜力与广阔前景。(资料来源:HRC)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