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与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委会协办的“2025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大会”将在武汉隆重举行。本届大会嘉宾阵容强大,汇聚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代表,致力于构建权威高效的对话平台。
据悉,大会永久主题为“中国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竞争力提升”,2025年度主题为“焕新·突破”。
汇聚全产业链代表 构建权威对话平台
本届大会嘉宾覆盖全面,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领导及行业精英,以及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企业、头部物流公司、数字货运平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高层与专业用户代表将齐聚一堂,形成从政策制定到市场应用的全链路交流机制,确保议题兼具前瞻性、权威性与实用性。
大会在模式上积极创新,采取“1+1+6+N”架构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体系,具体包括:1场VIP闭门会议、1场主旨大会、6大热点专题论坛以及N项多元化同期活动。其中,VIP闭门会议规格高,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及头部企业高层,围绕商用车产业政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核心方向,以小范围、高效率的轮流发言形式开展深度交流;产业发展主旨大会作为高规格核心会议,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经济领域专家等,围绕“十五五”产业形势、政策导向、技术路线、经济走向等作主旨报告,同时邀请商用车行业头部企业分享品牌建设与战略布局经验,全面把脉商用车高质量发展路径。
特设六大专题论坛 呈现行业主流声音
据了解,大会精心设置六大专题论坛,精准覆盖产业核心领域。
一是技术驱动与创新实践论坛。聚焦商用车前沿技术突破,会上将发布《中国商用车专项评价2.0规程》及2025年车型测评成绩,组织头部企业研发院长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深入研讨,并邀请企业分享高压快充、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是出口市场与政策法规论坛。围绕商用车海外市场拓展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内容涵盖海外市场宏观形势分析、头部企业国际化实战经验分享,以及关键市场法规深度解读,为企业国际化布局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是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围绕专用车产业四大核心方向深度解读:其一,新阶段政策导向与发展机遇;其二,《GB 7258》标准最新修订内容与落地实施要点;其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法规最新变化解读;其四,基于前沿趋势的未来产品方向预判,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指引。
四是市场前瞻与驭势向新论坛。聚焦商用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核心内容包括2026年市场权威预测,以及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全球化格局演变、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大数据营销及保险服务创新等关键议题研讨,为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提供前瞻指引。
五是低碳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发展论坛。紧扣商用车低碳转型核心需求,重点介绍重型车国七标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适配未来排放及能耗标准的技术路线,同时邀请头部企业分享节能动力系统、测试工况优化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搭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平台。
六是氢能源商用车技术发展论坛。聚焦氢能源商用车产业化进程,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与运营特性,围绕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发动机及液氢储运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展深度研讨,为产业链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明确方向。
聚焦行业热点难点 推动实质合作创新
大会内容务实高效,聚焦行业热点与痛点难点,着力推动实质性合作与创新引领,同期配套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具体包括:新能源重卡联盟成立会议,整合主机厂资源,构建“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市场协同”的行业协作平台;商用车标准研究工作组会议,重点围绕《GB 7258》《GB 1589》等对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强制性标准修订情况深入研讨;2025年商用车专项测评成绩发布会;新能源与内燃机联盟2025年度总结暨发展报告发布会;“协同创新建支点 智荟赋能荆楚行”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走廊专场活动等。
大会期间的11月10日,中汽中心商用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将在武汉经开区举办。新基地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商用专车特色基地”,在商用车及专用车领域践行中汽中心“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建设”的企业使命。项目占地面积8.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涵盖以“科研、办公和智能网联检测能力”为主的科创+智能网联先进技术中心,以“新能源三电系统、储能和EMC检测能力”为主的新能源技术中心,以“多种能源动力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系统节排性能检测能力”为主的节能排放技术中心,以“多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性能检测能力”为主的氢能源技术中心,以及以“商用车碰撞检测能力”为主的安全技术中心。
大会将共商我国商用车产业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下拥抱变革、焕新出发,如何于新竞争格局中突破瓶颈、构建全新优势等议题,并将为我国商用车产业在“十五五”时期抢抓新机遇、构筑新优势提供关键支撑,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