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
2025-11-04 17:47: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杨芸菲

  11月1日,2025 M热血嘉年华再度燃擎启幕。成都天府赛车场上,数千名M粉丝的激情与高性能座驾的咆哮共振。全场焦点无疑属于两大传奇新星:千呼万唤的全新BMW M3旅行版中国首秀并震撼上市,售价943,900元;而性能猛兽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更以破风之姿,首度驰骋于国内赛道,凌厉驾控尽显纯粹驾趣。

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  位置:资讯_fororder_【6】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211

  王牌登场 M以史上最强阵容点燃驾驭激情

  BMW M,作为BMW品牌最具诱惑力的核心灵魂,宝马的创新孵化器,始终是引领品牌向上、驱动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今,M正以强大的产品攻势与几乎覆盖全细分市场的车型阵容,赢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持续巩固其在高性能汽车领域的标杆地位。2025年前9月,BMW M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高性能汽车细分市场中逆势而上,销量同比攀升近30%,以卓越表现领跑同级市场。

  今年M推出了包括新BMW M4纽博格林限量版、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在内丰富的个性化M车型,充分满足了广大Bimmer对于极致性能的需求。随着全新BMW M3旅行版的上市,BMW M在华产品阵容已拓展至25款,拥有细分市场最强大的产品阵容。

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  位置:资讯_fororder_【6】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548

  从纯粹 到全能 M对极致驾趣永不妥协

  BMW M生于赛道,为胜利而生。M在全球各大汽车赛事中屡次斩获辉煌战绩,是全球车迷折服的不二缘由。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正是充分汲取M赛车运动精髓,借助赛场磨练与验证,将车辆武装成当前宝马“最接近GT赛车”的高性能车,更是以7分25秒534的傲人成绩,拿下纽北赛道“最速紧凑车”头衔,成为细分市场独一份的存在。

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  位置:资讯_fororder_【6】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731

  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的动力性能、操控表现均全面升级,并在纽博格林赛道经过了超过8,000公里的严苛测试,同时,M工程师和赛车手还对车辆在不同环境、不同温度下进行数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确保其无论在日常还是赛道环境中都能提供极致动态且精确可控的驾驶体验。其搭载的M专属高性能3.0升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升级后,性能实力与M3、M4完全看齐。而操控的进化,离不开整车系统性的极致轻量化,带“鸭尾”设计的碳纤维一体式行李箱盖,结合碳纤维车顶、M碳陶刹车系统、碳纤维中控台、前排M碳纤维桶形座椅,以及锻造的M铝合金轮毂,令M2 CS的重量共减轻了约30公斤,成为目前在售“最轻的M车型”。

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  位置:资讯_fororder_【6】全新BMW M3旅行版于2025 M热血嘉年华中国首发并上市1033

  除了硬核赛道玩家奉为圭臬的CS车型外,M倾听消费者声音,为中国市场首次引入了全新BMW M3旅行版车型,成为BMW M在华推出的首款高性能旅行车。作为众多Bimmer的梦想之车,M3旅行版将实用性与高性能相结合的同时,从未对纯粹驾驶乐趣进行妥协。车辆不仅标配了M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主动式M差速器,带来了更好的循迹表现。车辆底盘后差速器区域还增加了“V”字形抗扭支撑杆在内的多项刚性加强件,使其即便拥有更大尾箱的同时,依旧能展现M车型的灵活性和操控精确性,充分诠释了宝马的驾驶乐趣不仅仅关乎于马力,更是以技术创新和系统级技术整合,实现人与车之间的“情感沟通”,达到“人车合一”。

  无论油、电、插混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 宝马始终定义驾驶乐趣

  面向未来,M将在保持内燃机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提升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创新实力,实现在所有驱动技术领域都可满足用户对极致驾趣的最高期待。下一代M3将同时提供燃油与纯电版本,让驾驶者无论选择何种驱动形式,都能感受到那份独属于M的热血与灵魂。

  凭借新世代技术,未来BMW M车型将会把动态驾驶、敏捷性、精准操控和智能都提升到全新高度。预计到2027年,M将有一半车型是新能源车;M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将持续稳步增长,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30年。(资料来源:宝马)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