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聚焦场景突破:混动车型搭载80度电池的价值
2025-10-24 17:12:49来源:经济参考报责编:杨芸菲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在推向市场时就直面续航里程焦虑和补能效率焦虑两大痛点。动力电池包能量密度只有每千克150至250瓦时,相比汽油的每千克约12000瓦时来说,相同重量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只有汽油的1.25%至2.10%。因此,纯电动汽车只能通过增加更多的动力电池,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同时,充电补能时间也是用户的主要关注点,比起加油3至5分钟,纯电动汽车充电20至40分钟仍然较慢,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在高速公路充电成为新的应用痛点。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尽管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已经从最初的100至150公里,大幅提升至2024年平均470公里的水平,但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场景仍然集中在城市通勤场景。高速长途使用场景的痛点比较显著。一方面,高速场景下,汽车电耗水平相比城市工况大幅提升(需要克服的风阻更大),续航达成率只有约60%至80%;另一方面,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进一步加剧了高速场景下的电耗水平,续航达成率可能只有50%至60%。

  近几年来,在这种痛点下,增程式电动汽车成为新的产品逻辑和市场需求。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电量较为充足时,以纯电模式使用,满足消费者在城市内日常通勤。同时,在高速或长途场景下,当电量不足时,增程器(发动机)启动为动力电池充电、带动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这种产品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日常城市通勤需要,也满足了长途场景需要。

  但是,随着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持续增加,如2025年前三季度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提升至平均528公里,而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续航里程只有205公里,在使用纯电模式的城市日常通勤场景下,增程式电动汽车体验感开始变差,需要更加频繁地充电。消费者逐步转向续航里程更长的纯电动车型。从市场表现看,2025年以来,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显著下滑。在刚过去的9月,根据乘联会数据,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94.7万辆,同比增长40%,而增程式电动汽车批发销量12.9万辆,同比增长只有11%。

  不过,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更快,并不表明用户没有续航里程和补能焦虑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产品体验相比纯电动来说变弱了,但用户的多元使用场景需求并未减少。那么,增程式电动汽车能否大幅提升纯电模式的使用体验,同时满足更多使用场景需求呢?

  零跑汽车给出了这个问题的“最优解”。10月16日,零跑汽车发布旗舰D平台以及首款旗舰车型D19。零跑旗舰D平台以百万级技术平台和多项首创颠覆性技术,重塑行业旗舰标准。零跑旗舰D平台是零跑最先进技术水平的集中展现,是零跑十年交出的一份真诚的技术价值答案。

  零跑D19就是这样一款能够满足在99%场景下运行在纯电模式、1%场景下运行在增程模式的车型。让用户既满足了纯电模式下大幅降低充电频率的需求,也满足长距离使用条件下的续航里程需求。D19采用了全球最大混动电池,电池带电量达到80.3千瓦时,比绝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带电量大(如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带电量为78.4千瓦时),D19纯电续航高达500公里。

  相比市面上其他增程车型,多数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在100至300公里之间,极少数可达到400公里以上,而零跑D19直接将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大幅拉高到500公里。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场景中,D19可以运行在纯电模式,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可大幅降低用户充电频率,在日常使用中,基本可以做到9至15天充一次电,相比其他增程式车型2至5天就要充一次电来说,使用体验大幅提升。除了纯电长续航之外,D19采用了800V高压快充系统,仅需一刻钟,电量充一半。长途驾驶时,在服务区接杯咖啡、看下手机消息的功夫,即可前往下一程,这更是一种时间没有被浪费的从容。

  此外,零跑D19的增程系统同样具有首创性。传统的增程系统,一般是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电能传递给驱动电机,然后驱动车辆行驶,如果要实现四驱功能,就需要2个驱动电机。零跑D19与国际知名供应商采埃孚另辟蹊径,优化了一个电机,让一个电机既能发电,也能驱动。这套创新的四驱系统实现了高效的发电,在需要四驱动力时,瞬间协同双矢量电驱输出高达400千瓦的澎湃动力,让这台大型SUV实现4秒的百公里加速性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能与能效兼得。

  零跑D19的发布,为行业提供了真正纯电车与增程车合二为一的产品,将纯电汽车与增程式的真正优势完美地发挥了出来,实现了更多应用场景的突破,为消费者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痛点。(作者:朱云尧)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