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盛大启幕。同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的个人自传——《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正式发布。本次发布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盖世汽车共同主办,百余位嘉宾共同见证新书发布。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付于武在书中通过“机械世家”“学生时代”“企业之旅”“从政十年”“学会旅程”五大章节的内容,生动而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汽车情缘,展现了一位中国汽车人的奋斗史,更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腾飞的发展史。
逐梦汽车:肩搬手抬 抬出了中国汽车
在新书中,付于武称自己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三代汽车人”。在他看来,第一代汽车人是共和国汽车产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他们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伟大历程,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代汽车人则肩负了改写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历史使命——改变汽车产业“缺重少轻”、轿车领域一片空白的落后局面。
作为第三代汽车人的付于武,则担负起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加速腾飞的重任。自1970年从北京机械学院(今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付于武在哈尔滨汽车齿轮厂开启了自己的汽车路。彼时,中国汽车工业虽已不再是一穷二白,然而产业整体落后、年产能仅几十万辆的局面依然存在,“造好车”的征程依然长路漫漫。恰在此时,以付于武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汽车人开始崭露头角。
“从解放CA10B,到东风EQ140,再到80年代开始试制轻型车、重型车,我都有幸参与其中。当时就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在冰天雪地里,一边喷着蒸汽给混凝土加温,一边铺混凝土浇灌地面,我们的厂房就是这样建设起来的。”回顾55年来的汽车生涯,付于武告诉记者,中国汽车行业从艰苦中一路走来,是老一辈汽车人肩搬手抬,一步步抬出了中国汽车产业。
正是凭借着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第三代汽车人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赛道、新征程上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完成了中国汽车产业从追赶者到部分领域领先的突破,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全面振兴的局面。
中国汽车产业在不断积累中蓬勃发展,中国汽车人的拼搏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延续。“前些年我到西安去,到曾经的陕西汽车制造厂看了看,没有想到,还有一批工程师在沟里铸锻建厂,因为设备搬不走,他们就一直驻扎在那里。2025年了,中国汽车人依然如此。”付于武表示,拼搏精神的传承,是中国汽车产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拼搏精神指引下,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实现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的成功蜕变。“我80年代末去前苏联的研究所访问,那时他们的汽车就有了空气悬架,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空气悬架?今天,孔辉科技的第100万台套空气弹簧已经成功下线,这就是进步。”SAECCE 2025期间,付于武还专程去参观了各大企业的展台,感慨万千。智能底盘、智能座舱、三电系统……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已然形成完整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走在全球前列。
筑梦汽车:做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托举者”
透过新书,读者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付于武作为老一代汽车人的无私奉献,还有他一腔热血只为中国汽车的赤诚之心。55年间,付于武始终坚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奔走呼号。从企业发展到人才培养,从跨界合作到走向国际舞台,中国汽车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付于武的身影。
发布会现场,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忆起自己与付于武间的往事,表示:“付老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造车路上的重要引路人。”2016年,赛力斯决定转型做新能源汽车,付于武便表示,一定要做好高端。在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上,付于武的一番话也给张兴海吃下一颗“定心丸”。付于武表示,只有汽车企业与ICT企业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板优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端化才有真正的未来。如今,赛力斯问界M9持续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问界M8则称霸40万元级市场,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
“近几年,汽车行业‘内卷’严重,我当时曾想,如果再这么‘卷’下去,不如卖掉(企业)享受人生!”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表示,面对行业愈演愈烈的“内卷式”竞争,身为零部件企业的航盛电子曾十分担忧。彼时,付于武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行大道、走正道,“内卷式”竞争是恶性竞争、无底线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推动产业进步。今年以来,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措施开始持续落地,还中国汽车产业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看完这本新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付老对人才、对教育的重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监事长、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表示,付于武多年来一直鼓励众多留学人才回国,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并推动汽车技能教育的发展。
此外,为鼓励汽车人才培养,付于武还于2014年同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共同捐资并发起成立了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成为国内首家为推动汽车科技进步、创新发展、鼓励创新人才创立的非营利公益组织。多年来,华汽基金会始终聚焦于汽车产业的创新和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做人,一定要帮助人、关心人、培养人。”付于武表示,在人才培养上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在活动现场举行的汽车新青年赠书仪式中,新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蔡英凤表示:“付老一直非常扶持青年人,在我面临职业路径选择的时候,是付老嘱咐我一定要把技术做下去。”
为中国企业搭建展示舞台,为中国人才铺就发展之路,为中国产业架起国际桥梁,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正是在如付于武般的无数中国汽车人的共同托举下,才有了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中国汽车人’永远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发布会现场,新书得到了一众汽车产业同仁的共同赞许。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表示:“付老的自传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从筚路蓝缕到迈向辉煌的‘活历史’。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位青年技术员的热忱与专注,能看到一位行业领袖的远见与担当,能看到一位老人,即便功成名就,仍在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思考、奔走、呐喊。”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汽车工业饶斌奖获得者左延安称:“这本书不仅生动地讲述了付老非凡精彩的人生,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汽车工业学习创新、改革发展的奋斗史,充分展示了付老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在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今天,值得汽车工业的从业者和关心中国制造的朋友们细细品读。”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表示:“在智能汽车的新赛道上,付老这一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者与引路人,正引领着我们第四代、第五代汽车人,共同奔赴中国汽车繁荣发展的壮阔未来!”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表示,付于武值得成为每个人心中大写的“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则用“容”字称赞付于武,海纳百川,不对人抱有偏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我心深处是汽车》弘扬了人性之美,弘扬了儒家文化。
“诚惶诚恐。”面对来自产业各界对于本人的认可与感谢,付于武显得颇为谦虚。“刻在我灵魂深处的,始终是‘我是中国汽车人’!”付于武表示,中国汽车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开拓精神,是接续拼搏、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他告诉记者,他期待能够看到中国汽车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汽车成为“中国智造”代名词,中国汽车产品驰骋在发达国家道路上的那一天。这一天,必然会到来,定不会遥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