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Momenta CEO曹旭东:中国AI正借智驾出海 服务全球玩家
2025-10-20 09:27:52来源:中国汽车报网责编:杨芸菲

Momenta CEO曹旭东:中国AI正借智驾出海 服务全球玩家_fororder_70

  近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Momenta举办了一场媒体沟通会。

  采访中,话题多次聚焦于“中国AI的全球化价值”。从与跨国车企的深度合作,到中国智驾安全标准有望引领全球,再到中国AI企业对全球汽车智能化的推动,Momenta CEO曹旭东重点拆解了中国AI智驾走向世界的逻辑。

  中国AI成全球车企的智能化答案

  中国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产品与交付能力,已成为全球车企应对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智驾出海也成为中国AI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通过与海外车企的深度合作,中国智驾企业不仅将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带入更多国家和地区,还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地化优化,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全球化布局,使得中国智驾企业的技术优势得以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落地应用,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标准统一。

  其中,Momenta的表现格外亮眼。成功交付量产车型数,从 2022 年起步期的 1 款,到2023 年的 8 款,至 2024 年快速跃升至26 款。目前,Momenta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60款,合作范围覆盖全球众多头部车企。“国际车企敲一次门,要五到七年。”曹旭东解释道,从技术模块验证、原型测试,到量产方案落地,跨国车企有着极其严苛的流程,尤其对功能安全的要求达到了极致标准。

  而Momenta之所以能敲开BBA、大众、丰田、本田、日产、通用等国际巨头的大门,离不开过去几年在国内市场的磨炼。毕竟能服务上汽、广汽这些本土车企,搞定复杂路况和海量数据,再对接国际标准,自然有些水到渠成的意味。此外,中国智驾走向世界的底气,除了技术实力过硬以外,行业标准的引领不可或缺。

  “国家正在制定的智驾安全强标,是基于过往所有事故场景的总结,既包括智能辅助驾驶事故,也包括人类驾驶事故。”曹旭东举例,像“大雾天进出隧道时遇到事故车”这类极端复杂场景,都被纳入标准考量范围。这个事情实际上弥补了⾏业重⼤的短板,有利于整个⾏业的发展。如果这个强标落地,并且能够有效地执⾏,中国的智能辅助的标准有可能成为全球最为先进的、最为严格的标准,能够引领全球的智能辅助在安全上持续的发展。

  无人驾驶下半场竞逐开启

  智驾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一定包含安全。Momenta搭建了很多层护栏,第一层是FO自闭环,F代表着功能场景,就是公司开发新的模块、新的算法,自己先完成集成、先完成测试,觉得在安全性上有一个显著的提升,才有可能进入下一环,FO自闭环完成之后又有组内准出与组间的准出,这三步完成之后,才完成了算法团队准出。算法团队准出之后,又有主线准出,把所有算法集成到芯片环境和整车中,做系统级的准出。此后,安全把控将延伸至客户项目端。针对客户特定项目场景开展专项测试,包括实际路测、架构与集成验证等,并通过大量泛化测试覆盖多样化使用场景,进一步夯实产品安全基础。从自检,到团队内、跨团队的多层审核,再到系统级集成验证、客户项目端的场景化测试,最后到客户侧的把关,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安全护栏。

  中国AI能走向世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本土市场的充分练兵。比如,中国合资车企对汽车产业的贡献很大,培养了人才并积累了技术,而蔚小理等新势力则开拓了智驾市场,在用户心智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的冲锋。

  不过,曹旭东也坦言,智驾到明年格局基本已经定了,但这个“定”仅仅是上半场的格局定了,上半场指的是城市辅助格局已经定了,整个中国可能也就两三家,全球可能就三四家企业能留下来。但这个格局定了并不代表着自动驾驶的整个格局就完全定了,因为自动驾驶上半场可能是高阶的辅助驾驶,城市辅助的驾驶,下半场实际上就从辅助驾驶走向了无人驾驶,而无人驾驶甚至还会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可能是现有的这些玩家在无人驾驶领域去竞争。“无人驾驶的下半场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超级的玩家进入,因为毕竟这个市场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带来回报,是一个非常大而极具挑战的市场。”他说。

  不难理解,智驾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规模越大,数据越多,大模型训练得越好,体验就越优。而体验好的智驾企业又能吸引更多车企合作,进一步摊薄成本。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拓展,中国AI企业已经证明了其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将在技术、资本和政策的多重驱动下,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无疑会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