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11月1日起 全面推行新车上牌“一件事”——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 不用再跑车管所
2025-10-15 09:57:41来源:人民日报责编:杨芸菲

11月1日起,全面推行新车上牌“一件事”——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高效办成一件事)

制图:张芳曼

  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注册上牌的小客车超过2000万辆。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新车上牌服务,公安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优化车辆生产、销售、保险等环节流程对接,全面推进买车、购险、缴税、上牌等“信息联动、一站办结”,打造网上一站式、全流程的新车上牌服务模式。

  10月14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公安交管“高效办成一件事”,通报将自1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同时推出6项公安交管“一网通办”服务新措施。11月1日起,群众购买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近年来,公安部不断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持续推进公安交管服务“一件事”。目前,补换领号牌、行驶证、驾驶证,考试预约和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等35项交管业务都已实现了“交管12123”APP一网通办。新措施实施后,公安交管网办业务将增至41项,预计每年将惠及上亿办事群众,大幅减轻群众往返窗口办事负担。

  购车环节,公安交管部门与3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实现了“新车预查验”信息联网,并与保险部门和税务机关实现了车辆保险、发票信息联网核查。此外,在“交管12123”APP上增加了“选车购险”链接服务模块,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导办选项。

  缴税环节,群众可通过“交管12123”APP链接到税务部门进行网上缴税,也可直接登录税务部门网站办理缴税,缴税信息将实时交换到公安交管部门。

  上牌环节,对车企已实现“预查验”的车辆,车主可在“交管12123”APP全程网上办理选号上牌,车辆牌号可自己输入也可随机选择,牌证寄递到家,不需要提交纸质资料,也不需要到车管所查验车辆。

  今年5月起,公安部在河北保定、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苏常州、浙江杭州、浙江金华、广东广州、广东深圳、重庆等8个城市试点开展了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从前期试点情况看,群众办理新车上牌时间由原来的线下2个多小时,压缩到线上半小时以内办结。

  作为全国首批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已于今年7月实现了集成购车、购险、缴税和上牌的一体化服务。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徐佳介绍,重庆市公安局主动对接经信、税务、银行、金融监管等部门单位,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和金融等数据资源,建成覆盖税务发票购置税、机动车交强险、车企预查验等信息的全量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结果互认”。

  此外,重庆公安交管部门协同汽车企业实现新车“出厂即查验”,在不影响车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新车登记上牌所需的车架号、车辆外观等信息在生产环节采集,将新车查验融入车辆生产流程,群众购车后不需要再到车管所交验车辆。今年以来,重庆本地汽车企业预查验新车已达80.5万辆。

  此次改革中,公安部同时推出6项公安交管“一网通办”服务新措施。

  在便利群众用车方面:一是网上办理解除机动车抵押登记。推进与金融机构机动车解除抵押信息联网核查,实现网上直接办理解除抵押登记,免予到窗口办理。二是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对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便利机动车所有人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三是推行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全面推行机动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申请并办理机动车转籍,无须再到迁出地验车、提取纸质档案。

  在便利群众考证方面:一是便利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业务。对无法按照预约时间参加驾驶人考试的,允许申请人通过“交管12123”APP提前一天取消考试;学员报考后申请变更准驾车型的,可通过“交管12123”APP进行办理。二是便利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可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校车驾驶资格,免予提交纸质申请材料。

  此外,在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方面,公安部推行网上办理大件运输车辆临时号牌新举措。

  王强表示,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紧紧围绕公安交管服务“一件事”,持续推进提升“互联网+交管”服务水平,为群众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交管、智慧交管服务,更加便利群众办事,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