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开幕
2025-09-29 18:48: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杨芸菲

  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召开。本次大会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128

  大会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场开幕式、1场大会论坛、6场主题论坛及4个特色专场,覆盖十大重点领域,系统回顾了充换电行业十年发展成就,并前瞻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在9月27日下午举行的“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闭门峰会上,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与企业高层齐聚一堂,围绕“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趋势探讨”“行业‘内卷式’竞争探讨,建立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建议”“车网互动的发展趋势以及规模化应用的方案探讨”以及“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自2015年起,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和产业链的协同努力下,中国充换电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十年间,充电桩建设以惊人的速度铺开,从中心城市覆盖至城乡路网,形成了密度不断提升、功能日益完善的充电网络体系,进入了规模化建设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新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作为充电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始终关注和支持联盟的成长与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在致辞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切成就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和坚实支撑。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枪)总量达到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展望“十五五”,充电联盟将秉承初心,坚定不移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撑国家政策落地与统筹协调,推动服务品质和行业企业效益提升,同时加快推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不断拓展国际化服务,推动中国充换电行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和模式走向全球。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82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也开始探索跨区域合作,为推动中国香港与内地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香港智慧低碳发展创新联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香港智慧低碳发展创新联盟签约仪式。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97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香港智慧低碳发展创新联盟签约仪式

  自充电联盟成立以来,为总结行业发展成果经验、展望行业未来发展,充电联盟每年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年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在本次大会上发布。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1094

《2024-2025年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报告》发布

  为推动我国充换电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省级星级评价活动协同启动仪式,通过建立科学权威、公平公正的星级评价体系,树立行业标杆,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充电服务,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1231

省级星级评价活动协同启动仪式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  位置:要闻列表_fororder_【1】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合肥开幕1248

中国充电联盟开放服务平台发布

  身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支撑和“能源补给网络”,充换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加速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本次大会面向充换电行业发布了“中国充电联盟开放服务平台”。该平台以 “开放共享、数智驱动、生态共赢” 为核心理念,设有“深度数据、资料中心、场站中心、行业资讯、会员中心”五大版块,旨在进一步提升联盟会员服务水平,推动充换电行业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流通。(资料来源: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