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将在合肥举办
2025-09-01 17:20:3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韩东林

  恰逢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行业发展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以下简称“充换电分会”)主办的“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将于9月27日-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8月27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媒体见面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中国充电联盟、充换电分会执行秘书长邹朋介绍了“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的主要内容。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将在合肥举办  位置:资讯_fororder_24

中国充电联盟、充换电分会执行秘书长邹朋

  邹朋表示,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指导下,自2015年以来,我国充换电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十年蓬勃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市场规模全球第一。截止2025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也取得了喜人成绩。据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25年7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669.6万个,同比增长53%。

  “此次大会与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相结合,将通过回顾充换电行业发展历程,总结宝贵经验,为产业未来发展筑牢基础。”邹朋介绍,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的充换电十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下乡”等三大核心活动,围绕服务品质、产业生态、商业模式、海外发展、技术创新等进行多维度的交流与讨论,系统呈现我国充换电发展十年辉煌成就。

  作为大会的首场会议,9月27日下午闭门会议将以“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设备质量分级、服务品质提升、规范市场消费环境、行业“内卷式”竞争、建立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建议等充换电行业热点议题,邀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深耕充换电行业企业领袖、资深专家、地方联盟负责人、行业协会代表等,深入剖析充换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为产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9月28日上午将举行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从回顾充换电行业十年发展成就入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政企合作。邹朋表示,会上将发布《2024-2025年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星级充电场站评选、专业委员会成立及宣贯、展示充换电行业典型案例等,并启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乡——合肥站活动。

  9月28日-29日,大会将举办6场主题论坛,分别从充电服务品质提升、整车企业充电生态圈构建、商用车补能模式探索、充电设施出海的商业模式创新研讨、车网互动技术的协同发展与集成挑战、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研讨等方面,展开全面分享和深入交流。

  此次大会同期还将举办多场特色专场活动,包括“安徽省充换电特色专场活动”“ 交通部路网中心出行服务年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场”“AI自动充电专场”和“充换电产业新技术生态论坛”等。与此同时,今年大会还特别新增了“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采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相结合方式,打造沉浸式展览体验,全景呈现充换电行业十年发展脉络、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通过历史长廊,回顾充换电行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十年历程,展示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并进行技术创新展示及区域/企业发展案例展示,同时结合行业趋势,展示充换电行业在自动驾驶、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前景。

  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枢纽城市,合肥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产业发展,为本次大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将在合肥举办  位置:资讯_fororder_25

中国充电联盟、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仝宗旗

  中国充电联盟、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制定与产业协同发展。欢迎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行业同仁踊跃参会,共同见证充换电行业的十年辉煌,共同为充换电行业的发展助力,携手开启绿色出行的新篇章。(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