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一季度开门红 多方利好激发产业持续动能
2025-04-17 09:17:34来源:经济参考报责编:田蜜

  近日,多项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季度迎来开门红。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车企在新品、价格上的进一步发力,以及相关政策红利的长效释放,二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掘,市场延续增长态势。

  一季度表现亮眼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1月至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其中,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47.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增长46.1%。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其好。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1.9万辆,同比增长39.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29万辆,同比增长16.7%;插混汽车出口1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从乘用车情况来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生产292.4万辆,同比增长46.0%,累计批发284.7万辆,同比增长42.8%,累计零售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累计出口40.1万辆,同比增长19.8%。

  “按照动力划分的增长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市场增长动力来源从过去高端增程式新能源乘用车拉动逐步变更到了插电式混动新能源乘用车拉动,体现出市场消费特征的明显变化。”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展望二季度,相关政策组合效应将持续释放,上海车展开启新品密集发布周期,多地促销活动火热进行,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延续市场增长态势。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2025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服务体验和政策效率上都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

  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5年4月10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23.2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74.7万份,汽车置换补贴申请148.5万份。

  在此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以下简称“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了1.3万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9500亿元,今年将乘势而上,加力扩围。

  “我们将编制新一轮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落实好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政策,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激发汽车市场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论坛上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政策效应上看,以旧换新在今年还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政策拉动效应。政策扩围以后大概覆盖了2500万辆乘用车。随着政策持续推进、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下沉市场的潜力会更充分地被激发出来,政策效应也将进一步体现。“我们大致估算,今年以旧换新政策仍有望拉动200万辆以上的新增销量。”

  市场格局加速重构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不断增长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品牌竞争之下,市场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根据中汽协数据,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9.4万辆,同比增长49.4%,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4.4%,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

  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一季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部分品牌则面临淘汰。

  崔东树认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市场,而产品最优秀、竞争最激烈的也是中国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下,新能源汽车整体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而2024年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8.5%,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更大的降本增效压力,部分缺乏自研自产动力电池能力的品牌未来可能走向衰落,而具备这一能力的品牌有望持续走强。”

  王青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以上,根据创新产品对传统产品替代的一般规律,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速度会逐步放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速也将自然回落。在燃油汽车市场快速萎缩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将进入新的调整窗口期。在调整初期,价格竞争仍然是厂商竞争最主要、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之一。但随着个性化、体验化、圈层化、社交化甚至IP化等新需求的兴起,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细分,市场对企业和品牌的承载力,或者说市场可容纳、可生存的企业数量,会比燃油汽车时代更多。(记者 袁小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