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眼睛”识别障碍物、堪称“大脑”的芯片加速从实验室“上车”、绿色燃料驱动“心脏”……嘉定区是上海乃至全球闻名的“汽车城”,这里不仅有“巨无霸”的主机厂,还有不少汽车行业上下游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走进工厂、实验室一线,智能化汽车的N种可能,正在徐徐展现。
“中国芯”加速“上车”。走进实验室,检测设备24小时不停工作着,车规级的芯片检测繁忙有序进行,开启了保证汽车芯片安全上车的第一道关口——这是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2024年新投入使用的车规级芯片检测实验室的日常。
作为汽车芯谷的首发重点项目,汽车芯片工程中心联动多家业内代表性芯片及供应商企业,正在逐步搭建“车&芯一体创新生态圈”,共同解决芯片技术方面的挑战,加速推进车规芯片国产化进程。
“关乎安全的汽车芯片国产替代对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工程中心首先对汽车芯片进行车规级检测认证,接着对检测芯片提供设计辅助指导,为国产芯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EDA模拟仿真技术支持,帮助国产汽车芯片实现快速‘上车’。”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首席技术官金星说,实验室二期即将投入使用,增加了功率芯片测试和失效分析测试的先进设备,将能实现更加精密更高要求的汽车芯片检测,在此基础上打开合作链条,拓展生态链,可以服务更多的汽车芯片相关企业。
上海汽车芯谷所在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副总经理杨震表示,园区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涌现出一批“嘉定智造”的技术成果和成功产品,为汽车装上更多“中国芯”。
“智慧眼”视力更可靠。嘉定工业区内,2024年初投入使用的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颇为瞩目:投资额超过10亿元,涵盖了100多项激光雷达功能与性能测试以及50项以上车规级别测试,核心生产工序自动化率100%,工程师们平均年龄31岁,出口的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能为汽车提供近200米的“可视”能力,让汽车驾驶智能的同时也更安全,禾赛科技则是全球激光雷达的量产冠军。
2014年初创的禾赛科技,在短短的十年间,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10月,激光雷达总交付数量突破60万台。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政府项目高级经理孙文婷介绍,禾赛科技现在与全球超过20家车企达成了合作,雷达有望为超过百款汽车装上智慧的“眼睛”。
伴随着智能汽车的新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发展,2024年1到11月,禾赛科技所在的嘉定工业区汽车“新四化”产业总产出383.3亿元,同比增长11.6%。
“绿色心”动力更澎湃。在新加坡港,搭载着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港口牵引车正在进行示范应用,为绿色港口发展注入新动能;在美国、德国等地区,基于“氢能+储能+充电”概念的氢能移动充电车即将试运行,为无法安装充电桩的区域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捷氢科技展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内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周蕊摄
“如果说,燃料电池系统是汽车‘心脏’,那么电堆是‘心脏中的心脏’。这些年,中国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一直致力于国产化攻关,不断推进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现在,中国燃料电池电堆的性能与国际领先企业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说,目前捷氢科技全国产材料的电堆已经量产,在性能上和进口材料产品持平,将于2025年批量“上车”,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上国产“绿芯”。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汽车,还瞄准了船舶、无人机、绿色发电等新兴领域,以绿色科技力量加速‘走出去’。”卢兵兵说。
拥有4000多家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嘉定区是上海的产业重镇和制造业大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节点。2024年1至11月,嘉定汽车“新四化”产业总产出2433.2亿元,同比增长6.1%,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
“嘉定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要在‘协同’上用劲,在‘转化’上发力,着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说。
目前,嘉定区正在探索特色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前11个月,全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217.2亿元,可比增长5.6%;完成工业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82.9%。
描绘汽车出行“新未来”,嘉定区不仅推出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行动方案,累计推动企业获得超过3000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额度,还以单项冠军企业及专精特新政策、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鼓励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强化企业梯度建设。根据计划,嘉定区汽车“新四化”产业2025年将实现总产出3000亿元。(周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