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华舆奖前瞻 | 苏骏:冲破智能化迷雾 聚焦用户需求
2024-10-14 10:06:3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2024年华舆奖评审专家研讨会在金秋时节顺利举办。面对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的激烈竞争和功能堆砌,相信每个汽车人心中都有疑问:如此复杂的智能化功能和设计,真的满足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吗?为此,在2024年华舆奖评审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不仅探讨了智能化的本质,更明确了今年华舆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前,汽车智能座舱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更好地理解用户声音,找到能够真正推动汽车进化的智能化方向。

华舆奖前瞻 | 苏骏:冲破智能化迷雾 聚焦用户需求

2024年华舆奖评审专家研讨会

  作为中国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权威奖项,华舆奖致力于通过专业评测和客观数据,帮助车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冲破当前智能座舱市场“迷雾”。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评估,华舆奖不仅聚焦现有技术,更关注未来趋势,为汽车行业提供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用户体验的指导性方向。

  洞悉用户需求 车企是否应该合理减配?

  近年来,汽车行业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座舱内大量功能的叠加与堆砌。但令人意外的是,用户的感知程度并没有“飞一般地提升”。根据J.D. Power 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SM(TXI)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汽车行业消费者感知装配率仅38%,表明尽管行业里各厂商在自家产品上堆叠了更多的配置,但是消费者感知到的科技配置却相对较少。

  J.D. 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指出:“车企是否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减少过度设计的智能化配置,是未来智舱发展的关键。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并不需要过多的智能化设计,反而期待更简洁、实用的功能。通过华舆奖这一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车企重新审视智能化设计的本质。在未来,智能化的核心不能是简单的堆积配置,而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用合理的配置投入带来更佳的体验设计。我们认为这也是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华舆奖前瞻 | 苏骏:冲破智能化迷雾 聚焦用户需求

  速度还是质量?快速开发与长期质量的平衡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企面临着如何在快速开发与长期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近年来,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显著缩短,从过去的48个月到如今的18个月甚至更短。虽然这带来了技术迭代的加速,但同时也让许多关键的质量验证环节被缩减,导致了长期质量的隐忧。

  “开发周期的缩短,不仅影响了产品的长期质量,也让软件定义汽车的基本架构面临挑战。” 苏骏在本次研讨会上表示:“软件OTA升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功能,但如果架构设计不合理,后续的OTA升级将面临更多限制。”2024 华舆奖也将进一步聚焦这一问题,结合用户反馈和技术评测,帮助行业认识到长期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华舆奖,我们期待引导车企在追求快速开发的同时,不要忽视长期质量的建设,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发展浪潮中,确保基础架构的稳固,带给消费者更好、更安全、更智能的产品。

  摆脱同质化竞争 重新定义智能化

  中国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日趋激烈,也带来了同质化问题。大多数品牌都争相推出丰富的座舱功能,力图通过娱乐系统、语音助手等功能吸引消费者。然而,过度依赖娱乐属性的智能化设计,让很多车型失去了差异化竞争力,陷入了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苏骏认为,汽车智能化的重新定义,应该从“车辆本身”的属性出发。他强调:“智能化不仅仅为了提供娱乐功能,更应该着重于提升车辆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未来,行业或许将通过AI技术,帮助车辆实现个性化的调校,例如优化底盘、发动机等核心性能,而不仅仅是娱乐系统的升级。”

  今年,华舆奖也将通过对新技术的前瞻性评估,推动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帮助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找到新的突破口。通过深入的用户体验调查和技术评测,华舆奖希望引导行业智舱的进一步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实用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

  本届华舆奖评选涵盖了国际/合资品牌、传统自主品牌、自主新创品牌和自主新势力品牌,车型从豪华到主流均有涉及,对2023年10月后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新车型进行了全面评估。基于消费者洞察和智能化技术的客观评测,通过线下消费者调研、实验室评测和专家评审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别得出智能化消费者VOC体验指数(40%)、C-HVR客观评价指数(40%)和前瞻性指数(20%),最终汇总为智能座舱的综合评分。华舆奖始终聚焦用户在智能化场景下的真实体验,甄选出中国智能座舱领域的典范车型。

华舆奖前瞻 | 苏骏:冲破智能化迷雾 聚焦用户需求

  今年,华舆奖还集结了国内顶尖院校教授及跨界专家,由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J.D. Power的专家组成强大的评审团。(资料来源:J.D. Power君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