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2024-08-21 10:14:5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郑思雯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汽车产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汽车消费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均在10%左右。日前,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汽车以旧换新更便利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是其中重要一环。

  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截至7月底,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已突破41万份。上半年,全国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7.8万辆,同比增长27.6%。

  汽车以旧换新便利度也在不断提升。为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各部门出台财税、金融、产业等优惠政策,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

  具体看,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安排资金对汽车报废更新给予定额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汽车置换更新给予补贴。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调整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要求,为金融机构推出购车“零首付”政策提供制度支撑;研究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机制,破解新能源汽车上险难、出险贵等问题。

  为了让消费者申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更便利,商务部开发建设了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在微信、支付宝、抖音和银联云闪付上线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联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相关车辆数据,实现补贴申请一口提交、一网联审,消费者还可以实时查询审核进度。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解决废旧汽车等回收企业税前扣除凭证问题,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公安部也推出了网上办理汽车注销手续便民举措。

  提高标准、简化流程

  此次出台的《通知》为有意愿换购新车的消费者释放了哪些政策红利?

  根据《通知》,对符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规定,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对《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印发之日2024年4月24日至2025年1月10日前提交的符合条件的补贴申请,均按《通知》明确的标准予以补贴。其中,对已按此前标准发放的补贴申请,各地按《通知》明确的标准补齐差额。

  据了解,消费者登录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即可按要求申请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查询进度。

  《通知》要求,优化汽车报废更新审核、拨付监管流程,按程序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申请人提供的银行账户。各地要加快制定汽车置换更新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条件和实施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7部门从提高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优化汽车报废更新审核和拨付监管流程等方面发力,打通汽车报废更新“堵点”,有望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各地汽车换新消费火热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底,已有24个地方出台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随着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各地汽车换新消费火热。山东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机遇,在汽车报废更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江苏围绕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为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各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激发汽车消费活力。

  广东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省,出台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23条具体政策措施。全省24个金融机构落实汽车贷款“零首付”政策,出台了60个消费信贷产品,可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广东省有关部门还指导广汽、比亚迪、小鹏等厂商推出促销组合活动,为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形成“政府+企业+金融”合力。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消费市场规模大、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强。

  据了解,中国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各地自主开展个人消费者汽车置换更新。汽车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由中央与地方共担。财政部要求,各地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履行项目和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切实管好用好补贴资金,确保“真金白银”落到实处。(汪文正)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