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赛力斯汽车“一号工程”:探索用户智驾心态变化
2024-06-27 17:37: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近期,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表示,对智能驾驶,用户都会经历从“怕开”“敢开”到“要开”三个阶段,随着人机共驾的相互学习深入掌握,用户领悟到“人驾+智驾”更安全的理念,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将迅速提升。

  当前,在新能源车企纷纷“卷”智能驾驶的背景下,赛力斯汽车以用户为中心,开展AITO问界系列智驾体验活动,内部代号为“一号工程”,旨在从用户思维出发,深度理解用户在整个智驾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帮助用户尽快熟悉、掌握智驾。

  “一号工程”探索用户智驾心理变化

  赛力斯汽车的“一号工程”,即让大量内部员工参与智驾体验活动,深度了解智驾,通过观察用户在智驾体验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行为的变化,有针对性提出更精准的产品服务及传播策略,为智驾推广助力。据悉,赛力斯是目前行业中唯一一家启动大量员工进行智驾体验活动的车企。

  目前,该智驾体验活动共涉及AITO问界新M5、问界新M7和问界M9三款车型,累积总行驶里程为556,232公里,其中智驾里程高达442,856公里,占总行驶里程的79.6%,充分展现智驾技术在实际驾驶中的显著使用率。截至目前,接近800名用户参与该活动,轨迹遍及全国100多个城市,覆盖川渝、长三角、华北、珠三角等重点区域。

赛力斯汽车“一号工程”:探索用户智驾心态变化_fororder_image001

  智驾体验活动的“主角”多为赛力斯内部普通员工,来自各个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智驾或整车技术背景,有老司机、也有驾龄不到一年的新手司机,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最长的员工超过50岁,大部分以30-45岁中青年为主。

  据了解,AITO问界系列智驾体验活动是源于张兴海的一贯做法,公司的每一款产品,他都要跑遍全国各地亲自去做产品体验。张兴海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我们的高管团队核心人员,包括我自己,都没有亲自开,或者开了之后不认为这个车好,那我是不会把车交付给用户的。一定要体验之后自己满意、质量过关,才能上市交给用户。”

赛力斯汽车“一号工程”:探索用户智驾心态变化_fororder_image002

  智驾“硬数据”与用户“软感知”相结合

  目前,赛力斯汽车的智驾里程已累计2.65亿公里,并且每天还会新增约235万公里,这一数据已领先行业。但就在部分车企还在堆硬件时,甚至连无图智驾都还未开通的情况下,赛力斯再领先同行一步,开始研究用户的智驾心理和行为,帮助用户更快更好地使用智驾,这也为行业树立了新范式。

  据悉,“一号工程”以用户真实用车场景的第一视角开启不间断的体验,并形成常态化体验反馈机制。在每一期智驾体验结束后,赛力斯汽车会进行内部的交流分享沙龙活动,参与智驾体验的员工们畅谈自己的感受。据第16期AITO问界系列智驾体验活动调研数据显示,从新用户普遍对智驾的“零”认知,在7天深度智驾体验后,51.7%的用户明确表达了强烈的“要开”的智驾意愿;有97%参与体验活动的员工明确表示,“智驾+人驾”是更安全的驾驶方式。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的用户体验和反馈,为赛力斯汽车提供了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依据。高效的技术测试再结合普通员工智驾行为反馈,智驾“硬数据”与用户“软感知”结合,一方面推动智驾不断获取数据学习迭代,一方面也加深企业对用户行为及智驾心理变化的理解,正是赛力斯“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的体现。

赛力斯汽车“一号工程”:探索用户智驾心态变化_fororder_image003

  同时,赛力斯还通过持续、高频的各类场景化体验,传播智驾、推广智驾,让更多普通用户从最开始不了解智驾到形成正确的认知,从怕开到敢开、想开,再到信任和依赖智驾,快速建立用户智驾心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赛力斯汽车将继续引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并在智能驾驶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智驾出行体验。(资料来源:赛力斯汽车)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