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从初创到领军 芯鼎微——国产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幕后英雄
2024-06-27 17:06: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在中国这片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土壤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成为重塑全球汽车工业格局的一股强大力量。其中,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 HUD)作为智能互联汽车的标志性技术,正逐渐成为行业的新宠。它不仅代表了汽车电子技术的最新成就,更是国内供应链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实力的体现。

  虽落户大湾区中山近短短数年,芯鼎微(中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凭借其在LCOS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不仅为AR  HUD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而且正逐渐成为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进程中,芯鼎微以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贡献赢得了市场认可,并在业界屡获殊荣。就在刚刚落幕的2024易贸汽车产业大会上,芯鼎微的车规级全数字化LCOS方案一举获得行业“科技先锋奖”。

从初创到领军 芯鼎微——国产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幕后英雄_fororder_image001

  作为这场行业变革的幕后英雄,芯鼎微正以其技术创新,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国产汽车智能化提速 芯鼎微推动AR HUD行业变革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  HUD)是一种通过投影技术将驾驶信息(如导航、速度等)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的技术,就像是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放了一个智能助手。此前大家在开车时,需要时不时低头看导航、看仪表盘来了解车速、方向指示这些信息。但有了AR  HUD,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显示在你的挡风玻璃上,转弯箭头、当前车速,甚至是哪里该减速或变道的信息,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这样一来,你的眼睛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保持注视路面,不仅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大大提高。

从初创到领军 芯鼎微——国产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幕后英雄_fororder_image002

  随着国产汽车智能化和电子化的推进,AR  HUD在高端汽车中的渗透率迅速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监测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新车225.43万辆,同比增长50.26%,渗透率首次突破10%大关。其中,自主品牌搭载交付贡献占比超过60%,成为W/AR  HUD前装标配贡献主力军。

  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国产供应链在推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消费者对高科技车载体验的强烈需求。同时高端汽车市场对AR  HUD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意味着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高分辨率和高光效,AR  HUD还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稳定性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良好表现。在这种背景下,芯鼎微作为全球领先的光电半导体及新型微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正积极应对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芯鼎微的核心技术之一是LCOS显示技术,这种技术以小尺寸、高分辨率、高光效和高可靠性而著称,尤其适用于AR  HUD应用。芯鼎微的LCOS技术不仅实现了从高清、全高清到超高清等全系列分辨率,还具备超低畸变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和清晰的显示效果。

  具体来看,芯鼎微的LCOS技术可以让挡风玻璃上的导航地图和路况提示变得更加清晰,解决了传统HUD在强光下显示效果不佳的痛点,让司机随时都能看清路,安全驾驶更有保障。另外,LCOS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背照式的LCD设备,在功耗上大大降低,不仅保证了使用过程中元器件释放的热量,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表现也有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芯鼎微依托全面国产化的自控供应链体系与配备全球领先尖端设备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从LCOS产品应用开发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确保产品兼具成本效益与高品质,同时有效规避了地缘政治带来的国际出口管制风险,维护了供应链的稳定连续性。此外芯鼎微的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及知识产权可控,且率先在业内推出了符合AEC-Q100车规级标准的LCOS产品,可通过在85度及85%RH的高温高湿可靠性测试,这是目前LCOS业内独一无二的领先优势。

  车规级产品相较于普通消费级产品,在可靠性、耐久性及安全性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在各种严苛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风吹雨打,冷热考验,还得特别安全,不能出错。这也彰显了其在产品安全可靠性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车规的要求贯穿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过程,芯鼎微已通过IATF16949等各种车规体系认证,有效保障了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

  芯鼎微凭借其在AR  HUD领域的多项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驾驶者的体验,更为智能出行的未来铺设了一条高质量显示技术的通途,展现了芯鼎微在这场汽车智能化变革中的强大推动力。

  AR HUD普及在即 芯鼎微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车载显示技术成为汽车创新的重要方向。特别是AR  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根据市场预测,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526万辆,其中AR HUD的渗透率有望达到45%,这表明AR  HUD技术将逐渐从高端车型向中端和入门车型普及。

  在这一趋势中,芯鼎微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首先,芯鼎微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使其在成本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芯鼎微的LCOS微显示芯片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中端和入门车型的理想选择。这些芯片不仅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还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AR  HUD系统。

  其次,芯鼎微可提供强大的产能支持,目前已达百万级的年产能,同步在毗邻深中通道处在建全球最大的LCOS生产基地,达产后将逐步达成五百万级的年产能,这些能够满足市场对AR  HUD芯片的大规模需求。公司采用了全球先进的生产线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性。芯鼎微的产能优势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还能够在市场需求激增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

  此外,芯鼎微的技术优势也不容忽视。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包括场色序设计、全数字化LCOS技术、Q-View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芯鼎微的LCOS微显示芯片在亮度、对比度、功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独特的低温自加热快速自启动功能在整个行业都是令人刮目。同时,芯鼎微的LCOS微显示芯片支持多分辨率和多尺寸,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目前的2K车规级LCOS方案基础上,近期会推出超高清4K车规级新品,在性能明显提升的前提下基本保持成本无明显增长,这将是LCOSAR  HUD首次引进4K分辨率。同时芯鼎微也针对各种车载显示应用做了布局及技术储备。

  在产业链方面,芯鼎微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到光机设计、组装及整机EMS(电子制造服务)的一站式服务,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成本迎接市场越来越严苛的需求,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芯鼎微坚守供应链国产化策略,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最后,芯鼎微的国际化背景和全球化销售网络,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满足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和消费者对AR  HUD需求的增加,芯鼎微在这一市场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创新驱动未来 AR HUD的发展为用户带来什么

  未来,随着投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驾驶体验要求的提高,车载投影技术将不仅仅局限于AR  HUD的应用,就像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让我们的驾车和乘车体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投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更像是一个个移动的智能娱乐空间,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期待和享受。

  芯鼎微在这些未来应用场景中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其LCOS微显示芯片和自适应畸变预校正算法,使其在投影和AR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外,芯鼎微还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例如,其正在开发的各种LCOS新品完美结合光波导技术,将显著降低HUD的体积,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未来,芯鼎微将继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同时,其也将在市场推广和合作方面进行更多布局,推动投影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芯鼎微有望在未来的汽车投影技术应用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芯鼎微在国产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凭借其20年的LCOS技术研发经验,不仅推动了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AR  HUD技术的发展,更在行业中确立了领导地位。芯鼎微不仅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行业标杆,其产品和服务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展现了其车规级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展望未来,芯鼎微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拓宽市场布局,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显示解决方案。在智能出行的广阔蓝海中,芯鼎微将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可靠的供应链管理、灵活的产能调整能力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国产新能源汽车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的未来迈进。(资料来源:芯鼎微)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