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汽-大众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
2024-06-05 17:35: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绿色低碳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一汽-大众成立33年来,始终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在产业规模、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一汽-大众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服务“双碳”目标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立足产业数字化,构建全体系减碳“链”路,从原材料选择、物流运输、生产制造到产品的交付与使用,用实际行动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行业领军者,一汽-大众肩负时代担当,坚决走好创新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体系建设,打造从供应链、生产、物流到产品使用的绿色低碳理念。2023年,一汽-大众联合中汽中心发布首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报告,开启碳核算元年。在自身生产制造过程降碳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引领产业上下游协同降碳,以实现到2030年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下降29%的战略目标。

  在供应链阶段,一汽-大众从能源清洁利用、材料循环使用、过程高效低碳等方面推行减碳措施,并发挥“链主”作用,辐射和带动上游近千家供应商践行低碳理念,生产低碳产品,履行社会责任。截至目前,通过绿色合作伙伴、铝回收和核电集采等项目完成了超200家供应商的减碳促进工作,累计减碳25.17万吨。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汽-大众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_fororder_image001

一汽-大众生产基地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板

  为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减排问题,一汽-大众全面推动能源结构变革。目前,已自建风电、光伏装机154MW。同时,结合清洁能源合同签订,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在整车生产制造环节的占比。预计到2030年,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将全面实现零碳工厂建设目标。

  在物流阶段,一汽-大众从运输结构、器具包装、物流仓储等多方面持续优化。2024年将整车物流铁水运输比例提高至65%;器具循环包装比例已提升至79%,并不断提升纸箱和金属器具的复用率;通过模式升级、技术创新和物流数字化累计优化库房面积超55%,持续提升仓储运营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面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与日俱增的强劲需求,一汽-大众陆续推出了ID.4 CROZZ、ID.6 CROZZ、ID.7 VIZZION、奥迪Q4 e-tron等多款纯电动车型和探岳GTE等混动车型。与此同时,一汽-大众正自主开发全新电动车型,现有燃油车型也将全系搭载自主研发的全新混动技术,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全面助力碳减排。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汽-大众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_fororder_image002

一汽-大众积极践行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当前,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已获得“国家环保A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三星绿色建筑认证”以及“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工厂”等多项荣誉,高标准赋能碳减排。

  勇挑时代担当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知责于心,履责于行。从1991年成立至今,一汽-大众始终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为指引,全品牌、全体系践行社会责任。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汽-大众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_fororder_image004

一汽-大众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

  2023年,一汽-大众向受灾地区捐助2400万元,近五年累计捐款超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工作,每年从脱贫地区采购扶贫产品,助力脱贫攻坚;并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累计资助42个项目超1300万元,推动汽车环保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汽-大众以产业领先的环保公益行动和时代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协奏曲,通过“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举措向“零碳未来”坚实迈进。未来,一汽-大众将继续坚守“造价值经典汽车,创卓越出行服务,促人、车、社会和谐”的企业使命,以绿色发展引领体系建设,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资料来源:一汽-大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