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领军企业既是生力军也是主力军。回顾中国润滑油行业三十余年发展历程,不论是“国产三强”时代,还是“国有三强”时代,统一总在关键时刻发挥领军作用。
“国产三强”时代,是指过去30年传统润滑油时代,由统一率先发起,“两桶油”跟进,诞生长城、昆仑,形成国产润滑油企业力扛民族产业大旗的时代。随后,央视享誉全国的“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统一广告语,带领中国润滑油国产阵营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国有三强”时代,是提出3060双碳目标发布的2021年,由统一宣布率先碳达峰所产生的“黑马效应”,带动新一轮润滑油行业进入未来之战,长城、昆仑在本轮继续跟进。随着统一在2022年进入央企控股之列,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国有三强”格局正式形成。
宣布碳达峰之前的统一,为给中国润滑油行业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统一低碳永续发展计划成为内部最优先级事项,率先明确一个总目标,那就是“客户和地球都爱”的低碳润滑战略,并宣布碳中和目标及承诺:2021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半,2040年达到碳中和。
面对统一率先抛出的各项目标与成绩,长城润滑油召开“低碳技术·新能源”产品发布会,宣布2021《纯电动汽车减速箱用油》标准,将传统润滑油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复制,产品包括混合动力超级节能型发动机油、电驱动减速箱油以及专用制动液等一系列绿色润滑新品,通过“跨越低碳润滑”的姿态宣布提前进入新能源领域。
作为“双奥”赞助商的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此时正在捍卫传统润滑油市场地位,对全线产品进行升级,解决润滑油市场痛点的举措。昆仑提出继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守护青山绿水”,坚定持守传统润滑油阵营。
2022年,中国石化报提出《润滑油行业路在何方?》的行业之问,依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一是汽油车保有量增速持续下滑拖累汽油机油消费量,二是柴油机油消费小幅下滑叠加新能源替代及高速公路限行政策叠加,柴油车销量同比下降,三是从2018年开始交通运输用油缓慢下行,加上润滑油品质提升带来换油周期延长,仅2021年出现消费小幅推高,2022年继续进入平稳下行通道。同时,新能源车发展推动专用润滑油的研究和使用。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2022年的28%提高至34%。
面对《润滑油行业路在何方》的行业之问,具备低碳战略先发优势的统一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明确答案。
统一2023年ESG报告透露,推进低碳战略以来,统一先后实现生物油替代石化基础油、包装可降解可回收、去塑化产品增长率70%、建立行业第一个低碳供应联盟实现全产业链脱碳、全球第一家核查产品碳足迹并标示在产品包装上、率先打造遍布全国的低碳门店等低碳运营成果,成为“国有三强”当中名副其实的低碳润滑第一品牌。
2023ESG报告期内,在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方面,由统一牵头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9743.2《机动车冷却液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率先通过了交通部试验室的三方检测,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充分认可。同时,统一已成功推出包括储能专用低电导率热管理液、单相浸没式绝缘冷却油液、新能源纯电动车型低电导率热管理液等系列产品,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目前已与包括比亚迪等在内的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油液产品和服务。
2024年,统一与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先后对外发布最新业务规划。
依托成熟的“12345”低碳经营哲学,统一明确在低碳润滑、新能源油液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为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及传统电力、工程机械及矿业、农业机械、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等碳中和重点行业提供低碳油液解决方案。二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新能源行业提供液冷和特种油脂解决方案。
紧跟新能源行业发展要求,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提炼出“9+6”重点项目新型工业化设备热管理、热控制、能量转化管理所需的系列油液,以“热能油液”概念,全面支撑战略新能源发展。其后在北京车展,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宣布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面润滑、冷却解决方案 ,涵盖电动汽车恒温液、新能源车辆专用制动液以及其他新能源车型的特定油液。同时强调,要在推进中国清洁能源转型进程承担重要的润滑力量,将其润滑油产品广泛应用于风能、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实现高端设备润滑油品的国产化替代。
面对统一率先应用、长城方案公布的局面,积蓄已久的昆仑润滑油2024年4月正式向行业展示润滑技术转型升级新成果。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在第三届世界内燃机大会做《引领未来绿色润滑科技: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润滑技术研究》主题报告,分享了昆仑润滑在动力传动系统的解决方案,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效、绿色的电驱传动润滑技术。
“国有三强”发力低碳、布局新能源赛道,时间有先后、发展有侧重、成果也不同。新质生产力时代,他们都将成为推动中国绿色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消息来源:统一股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