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热议“低碳转型” 氢能重卡助力钢铁行业深度降碳
2024-03-08 13:37: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低碳环保、能源转型是当今中国重要议题,其中,“发展氢能”和“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是目前热议焦点。目前,已有多位相关人士为氢能发展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关于“氢能”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多项议题,也让应用于钢铁物流场景中的氢能重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势不可挡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相关资料获知,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19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4%,而作为高耗能和高排放的行业之一,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

  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二是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的支撑体系;三是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四是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

  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从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完善钢铁行业双碳鼓励政策、积极倡导绿色运输等六个方面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围绕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鼓励钢铁企业建设新型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议。

  从几位相关人士的建议中不难看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势必使然。

  氢能重卡 打造钢铁物流“新标杆”

  绿色转型的关键中,也涉及到生产及物资调配中的物流这一重要环节,而氢能重卡非常契合于钢铁行业的物流应用场景,是钢铁物流深度减排的关键一环,也是撬动氢能产业链和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探索更多氢能应用与减排减碳的重要力量。

热议“低碳转型” 氢能重卡助力钢铁行业深度降碳_fororder_image001

  近几年,中国众多企业正在不断发挥各自在氢能源产业资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先行先试”打造氢能重卡代表性应用场景。钢铁物流运输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作为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未势能源积极开展探索氢能在钢铁行业减排的应用,以氢能商用车为切入点,通过大规模应用氢能重卡拉动钢铁物流运输,为钢铁企业提供清洁、高效的绿色运输解决方案,助力钢铁行业真正实现有效的深度减排降碳。

  目前,未势能源链合钢铁行业合作伙伴,在钢铁运输领域落地了多个氢能重卡规模化运营项目。

热议“低碳转型” 氢能重卡助力钢铁行业深度降碳_fororder_image002

  2023年,未势能源与河钢工业技术签署5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战略合作,先行先试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钢铁行业倒短运输,先期已投放200多辆,投入“唐山港—秦皇岛”运输专线商业化运营,主要服务于河钢工业及上下游客户新能源运输业务。

  据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河钢工业技术累计运营着255辆氢能重卡,累计行驶里程389万公里,完成减碳3851吨,其他污染物累计减排126.92吨,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明显,且投运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到2025年更是要努力实现‘30站万辆氢车’的营运目标。

  同时,未势能源与河钢集团等共同参与编制了《河北省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使用阶段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在碳减排、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通过完善相关标准、方法学、体系建设、交易机制等,赋能碳经济价值实现,以实际行动推动氢能在钢铁及重载物流运输领域的碳减排。

  此外,未势能源还与津西钢铁、新天钢集团、德龙集团、立本能源、荣程新能等钢铁及氢能产业链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拓展氢能重卡在钢铁领域的商业化运营,打造钢铁低碳转型标杆,赋能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同时,围绕钢铁行业氢能应用痛点,未势能源还与合作伙伴在制储运加等全产业链共同发力,在基础建设方面,联合大河世纪氢源联合打造3.5t氢电能源站;与立本能源签署100座加氢站战略合作,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氢能的广泛应用,共建氢能新质生产力生态。

  政策加持,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钢铁行业将加速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同时也将加速氢能在更多的场景应用中发光发热,为各行业的“双碳”目标极尽氢力。(资料来源:未势能源)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