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
2024-01-25 17:07:2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5日,特斯拉发布2023年全年财报。从数据来看,公司在生产、交付和营收等方面,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在交付层面,圆满完成了18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

  Model Y凭借超120万辆的交付量,成为2023年全球所有品类车辆中最畅销的车型,用实打实的成绩与产品实力打破了质疑:这个星球上最畅销的车,正是一款电动车!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01

  财报电话会上,针对财报核心数据、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储能业务等倍受关注的话题,马斯克进行了回答。

  财务业绩上,2023年全年总营收达967.73亿美元(约6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9%。持续增长的营收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也为特斯拉新一年的研发投入、产品力提升及企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研发费用达到历史最高值!特斯拉全年研发费用为39.69亿美元(约283.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数家造车新势力研发费用之和。数据充分证明,特斯拉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持续投入在技术研发当中,不断提升产品的硬核实力,让消费者每一分钱为实打实的技术买单。

  产销层面,特斯拉2023年全年在全球范围内共计交付181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38%,蝉联全球纯电动车交付冠军。这意味着在地球上,每6秒,就有一位车主提走特斯拉!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03

  在极寒地区,特斯拉凭借产品实力打破市场对电动车的刻板印象,成为冰岛年度最畅销车型,并在丹麦市场突破了丰田卡罗拉保持了37年的最高销量纪录,成为当地历史上单年最畅销车型。

  专注工艺创新、产品研发,已经成为特斯拉的基因。在2024年,特斯拉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05

  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的生产与交付将在2024年迎来持续增长。今年1月末,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将在中国大陆首秀,并将携S3XY全系车型一起展开全国巡展,让车迷一次性感受到特斯拉在各个领域打造的最好产品。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07

  不止于车,特斯拉也正在人工智能和能源业务上飞速发展。在第四季度,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测试版V12已经向部分员工和客户开放,该版本采用端到端训练模式,强化提升驾驶体验,加速推进智能驾驶时代到来。

  储能业务表现同样亮眼,2023年全年总装机量为14.7吉瓦时,同比增长125%,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同时,2023年能源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几乎翻了四倍,特斯拉预计储能装机量在未来一年内也将持续增长。马斯克在电话会中表示:“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会比车辆业务快得多,如今我们做到了。”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09

特斯拉研发投入达历史新高 284亿人民币超过多个新势力之和_fororder_image011

  在2023年,特斯拉交付了超过120万辆Model Y,Model Y成为全球所有品类车辆中最畅销的车型。长久以来,很多人都在质疑电动车的可行性。如今,这个星球上最畅销的车就是一款电动车。

  2023年,特斯拉聚焦于未来增长的项目,这一年的资本支出和研发费用达到了公司历史上的最高值,即便如此,2023年的自由现金流依然强劲,达到了44亿美元。

  2023年,储能装机总量达到了14.7吉瓦时,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能源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在2023年几乎翻了四倍。我们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毛利从2019年的负5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5亿美元。

  单车成本在第四季度继续下降。在2024年,特斯拉团队将继续专注于提升产量、投资未来增长,并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可能。 

  2023年12月下旬,特斯拉在北美开始推送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测试版V12(FSD Beta)。通过对超过一百万辆的车辆数据进行训练,该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影响车辆控制(如操作方向盘、踏板、转向灯等),而不是对每一种驾驶行为进行硬编码。V12标志着通往自动驾驶的新时代。

  特斯拉致力于将下一代平台推向市场,新的平台将彻底改变车辆制造方式。(文:解金强 图:特斯拉)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