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无人车挑战真实交通环境
2023-12-01 15:09:13来源:经济参考报责编:郑思雯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江苏常熟举行。在这项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顶级赛事中,无人车从简单封闭道路,逐步走进真实、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这项赛事也成为我国无人驾驶产业的有力支撑。

  打通“最后一公里”

  晨光熹微,常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的云深路上,“中国智能车”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一辆辆戴着各式“帽子”的汽车陆续出发。一路上,突然窜出的机器狗、穿越马路的“行人”、小区里的快递车……一系列模拟真实环境的交通场景,测试着智能车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是2023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比赛场景。据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大赛总裁判长王飞跃介绍,本届大赛设置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复杂交通环境通信与感知算法挑战赛两部分。其中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共有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20支车队报名参赛,包括不少新的智能车研发团队、与汽车制造厂商合作的团队和企业车队。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大赛组委会主席郑南宁看来,当前我国汽车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但要实现车辆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系统仍存在着对周边环境的周密感知不足、突发情况的应对不及时等问题。自动驾驶与人们日常生活间的“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

  “今年的智能车大赛力求解决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陈仕韬说,比赛要求不是沿着固定道路把乘客送到固定地点,而是要把乘客送到小区的楼门口、地下车库的电梯口等任意指定地点。“这是本届大赛对参赛车队的最大考验,也是无人车早日安全上路必须克服的困难。”

  此外,本届大赛还重点考察无人车在地下停车场复杂环境自主行驶的难题,以及在光照环境复杂、视野受限、交通参与者无序性较高的环境中,无人车应对道路封闭、施工引导等复杂交通状况的能力。

  复杂交通环境通信与感知的离线算法挑战赛则是本届大赛的新增内容。中国自动化学会网联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程翔认为,无人驾驶现在还有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长尾效应,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具有场景复杂、难以进行大规模系统测试的困难,有必要利用仿真平台灵活开展多种场景条件下的网联智能方案研究与测试。

  针对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场景愈发复杂的问题,离线算法挑战赛突破传统简单场景的局限,设置十字路口、山区公路复杂场景以及晴天、雨天、雪天多种气候条件,以极低的成本与极高的灵活性实现各种复杂自动驾驶场景的仿真,为全场景、全天候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提供有力的支持,助力智能网联所需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强大的云”融合实现,促进车路协同与无人驾驶的发展,推动无人驾驶与信息通信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及网联智慧交通的落地应用,推动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前沿技术加速“上车”

  “我们是高校的参赛车队,解决的是更复杂、更前沿的一些科学问题,帮助产业化的公司解决可能面临的技术难点。”陈仕韬所负责的先锋号智能车拿下了本届大赛的一等奖。据他介绍,今年大赛还特别考察多种交通参与者,因为在未来交通环境中可能不只有行人、自行车、机动车,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机器人。

  面向复杂多样化的未来交通环境,本届大赛在比赛区域内引入了小型物流机器人、自动清扫机器人、机器狗等自动化机器人,检验无人车在这些人机混合共存的新型交通环境中自主感知和智能决策的能力,推动“人、机混合”“机、机混合”等复杂道路交通条件下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8年设立了“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为建立该重大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的集成创新与验证平台,2009年基金委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一起创办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旨在通过真实环境中的比赛,来交流和验证我国视听觉认知信息处理及无人驾驶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物理可实现系统的有机结合,产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具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十多年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无人车从简单封闭道路,逐步走进真实、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推动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跨步发展,对我国无人车产业形成了有力支撑。”刘克说。

  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慧拓CEO陈龙是参加过最早三届比赛的元老,也是2010年比赛综合测试路段的冠军,通过将比赛的技术成果转化再应用,如今全世界40多个矿山共装配了500多台陈龙参与开发设计的100吨级矿山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型卡车。一个成编组运行的矿山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可以将单矿的运营效率提升10%以上,同时消除驾驶员的安全事故风险,并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实现“从0到1”突破

  “本届大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智能车技术和产业上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刘克说。

  作为我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驾驶赛事,十余年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智能车领域专家和人才,实现中国无人车领域多项“从0到1”的突破,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跨越式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是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郑南宁院士说,如今许多成功的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公司,其创业者或技术人员都经历过这项赛事。十余年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见证了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见证了人工智能在这种重大项目中关键技术的突破。

  “中国智能车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在未来社会中,无人驾驶汽车一定能成为人类最好、最聪明的出行伴侣。”郑南宁院士表示,实现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是一个艰难而又令人兴奋的挑战,要攻克许多关键核心的技术,科学研究只有与应用很好地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

  刘克也表示,希望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继续秉承和践行“以赛促研究、以赛促交流、以赛促合作、以赛促应用”的初衷,持续推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系统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五位一体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希望以大赛为契机和平台,聚焦无人驾驶智能车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开源应用,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既“坐而论道”,又“勇于实践”,瞄准应用场景中的关键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希望这项赛事能够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和智能车领域的顶尖学者和研究团队,通过比赛和论坛融合、科研与产业对接,加速智能车产业集群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吴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