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41万辆的半年成绩单背后,是吉利体系化能力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中国车企冲击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构宣言。
7月1日,吉利汽车宣布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这一决定建立在亮眼的销售数据基础上: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1万辆,同比大增47%;仅6月单月就销售23.6万辆,同比增长42%,其中新能源销量达12.23万辆,同比增长86%,月度占比首次突破50%大关,成为吉利的市场增长核心引擎。同时,吉利燃油车业务也保持稳健,中国星系列上半年累计销量61.58万辆,增长率7%,远超燃油车市场平均水平。
在汽车产业变革关键时刻,吉利以“战略韧性”穿越周期,以“技术敬畏”重塑标准,以“全球视野”定义未来。而吉利上调目标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端以智能和安全平权的开放生态,建立行业标准话语权;产品端凭借银河爆款方法论和极氪高端化双线收割市场;战略端则通过整合降本与全球化渠道打开增量空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吉利范式”正在崛起,市场领导力、技术掌控力与全球化视野不仅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更代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准。
销量强劲增长是目标上调的底气
上半年销量1,409,180辆的亮眼表现,为吉利提供了挑战300万辆目标的底气。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47%的同比增长,更意味着吉利已完成原定271万辆目标的52%。
单月销量持续走高。6月23.6万辆的成绩,已是连续多月保持40%以上的同比增长。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标志着吉利在电动化转型上实现质变。
吉利银河成为最大亮点。6月销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202%,成为集团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旗下星愿、银河E5、星舰7 EM-i等车型稳居各细分市场前列,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极氪6月交付量16702辆,仅用44个月就达成50万辆销量里程碑,创全球豪华纯电最快纪录。以30万元单车均价、近90万元最高售价的高含金量,完成了第一阶段规模化目标,牢牢占据高端豪华市场领先地位。
燃油车业务同样稳健。中国星系列上半年累计销量61.58万辆,7%的增长率在整体下滑的燃油车市场中格外突出。
这种“油电双强”的产品结构,成为吉利区别于其他车企的独特优势。
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且结构健康
吉利的新能源战略已进入收获期。2024年全年新能源销量88.8万辆,同比增长92%,渗透率近41%。2025年,吉利将新能源目标定为150万辆,同比再增长69%,渗透率预期超过55%。
吉利银河的崛起改变了集团新能源格局。作为独立品牌运营仅半年多时间,银河6月贡献了9.02万辆的销量。按照这一速度,银河品牌有望超额完成2025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
技术突破支撑产品竞争力。雷神电混技术将电混轿车亏电油耗降至2L/100km,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直击用户续航焦虑痛点。这一技术指标超越了同级竞品,成为吉利混动车型的核心卖点。
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样关键。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吉利新能源板块已实现大幅扭亏为盈。吉利控股CEO桂生悦1月曾表示:“只有新能源全面实现盈利,才能证明转型真正的成功。”
中金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吉利主品牌全新一代PHEV产品周期强劲,带动新能源业务销量提振。在规模效应和GEA架构降本的推动下,预计新能源板块有望逐步实现转盈。
多品牌协同发展下产品攻势凶猛
吉利已完成清晰的品牌矩阵布局。乘用车板块形成“两横”架构:吉利汽车集团整合吉利、银河等品牌,面向大众市场;极氪科技集团整合领克、极氪,专注高端豪华市场。
2025年以来,各品牌火力全开。吉利计划推出近10款全新车型,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其中在下半年,吉利将推出6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其中极氪三季度将发布全尺寸旗舰SUV、四季度将发布中大型豪华SUV,两款SUV均将搭载纯电和超级电混两种动力形式。全新车型对于今年销量、毛利率及品牌的提升会起到很重要作用。
吉利下半年新品储备可谓十分充足。插混轿车银河A7轴距达2845mm,综合续航2100km;大六座旗舰SUV银河M9也将上市。高端领域,极氪9X将于7月9日举行技术发布会,三季度正式上市。随着新车的陆续上市,吉利的产品矩阵将覆盖从5万元到40万元的全价格区间。
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海外市场新增长点
海外市场正成为吉利增长的新引擎。6月,吉利汽车实现海外出口销量40,011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3%;今年前6个月海外累计销量超18万辆。截至6月底,吉利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点已覆盖超80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按照《台州宣言》规划,2025年吉利海外市场将实现15.6%以上的增长。这既是中国汽车品牌的终极挑战,也是重塑世界汽车市场格局的历史机遇。
目前,吉利的全球化布局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在澳大利亚市场,吉利国际EX5上市仅20天就跻身当地纯电销量前九,一个月订单破千。营销网络覆盖全澳,已完成26家经销商签约,22家展厅开业,覆盖六大州核心城市商圈。
东南亚市场进展迅速。领克品牌4月正式进入柬埔寨市场,与当地SDB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金边首家展厅于5月开业。此外,吉利Cityray(吉利博越)、Coolray Lite(吉利缤越)分别登陆智利、巴拉圭市场,强化本地车型阵容。
同时,大批量领克08 EM-P启运欧洲,实现EM-P技术出海突破,领克01、领克Z20等均在欧洲市场受到热捧。6月,吉利国际EX5同步登陆亚德里亚区域六个重要市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北马其顿和黑山,并首次进军希腊市场,标志着吉利汽车在欧洲的电动化战略布局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2025年出口产品矩阵更加丰富。银河星舰7将于下半年出口海外。吉利星愿也将导入宝腾品牌,加速东南亚市场布局。吉利计划未来三年在澳新市场经销商网络扩展至100家,进一步完善全球服务体系。
技术创新构建护城河 布局未来出行
吉利的技术布局呈现全方位突破,聚焦硬核功夫的长期淬炼,才是其反内卷最强力有效的方式。
过去十年,吉利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成果显著。拥有e-CMA、SEA、GEA等多个世界级新能源架构。其中GEA是全球首个"硬件、系统、生态、AI"四位一体的AI智能架构。在电池技术方面,吉利正式发布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强强合体”,未来还将在超级快充、高能量密度、超级混动等领域陆续推出行业一流的电芯产品。
吉利在AI智能化方面也领跑行业,建成了行业首个星睿智算中心,自研全场景AI大模型获国家级认证;发布了“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实现AI数字底盘、无人驾驶漂移等突破。
目前,吉利的智能驾驶技术正在全面普及,“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涵盖H1到H9五个层级方案。旗舰方案H9定位行业首个L3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搭载双Thor芯片,算力超1000 TOPS。全新银河E8已全系标配H1方案,支持高速NOA功能。
在智能座舱领域,Flyme Auto系统已成为银河全系标配,2025年下半年将发布Flyme Auto 2.0,生态应用更丰富,交互体验更好。这套系统被认为是银河系列半年内获得70多万用户青睐的关键所在。
甲醇电动技术坚持二十年终迎收获。作为全球唯一拥有量产甲醇汽车技术的企业,吉利将在2025年四季度推出第五代超醇电混产品,包含一款SUV和一款轿车,实现“可油、可电、可醇”的灵活能源方案。吉利还构建了甲醇加注网络,全国重点区域已建设519个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将建成4000个。
天地一体化生态布局独具前瞻性。吉利通过时空道宇低轨卫星星座,成功为哈尔滨亚冬会车辆提供精准调度与安全护航。星睿智算中心实现对车辆新能源体系的全天候监测,构建了“天上有星、地上有车、云上有算力”的完整生态。
组织与战略协同 《台州宣言》引领转型
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台州发布了《台州宣言》,明确提出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全面提升竞争力,标志着吉利正式迈入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台州宣言》的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00万辆,成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引领者。到2030年,吉利控股集团致力于以创新的绿色智能科技,为用户提供“可油可电可醇”的卓越产品与灵活能源服务,推进“安全放心、普惠平权”的智能出行与运输解决方案,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共享、乘商互联、天地一体”的通行生态。
组织架构由此得到深度调整。乘用车板块形成“两横七纵”布局:“两横”指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两大主体;“七纵”指在整车机械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等七大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这种架构打破了过去各品牌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
技术研发体系化协同也得到强化。在电子电气架构领域,吉利打造共享的EEA4.0架构,统一“大脑+区控”架构形态。智能座舱实现技术底座和底层软件的统一,在应用层则根据不同品牌定位差异化开发。这种“共性最大化、个性差异化”的策略,大幅提升了研发效能。
“九大龙湾行动”中,吉利宣布投入3.5亿股股权激励万名员工,此举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300万辆目标背后,是吉利从产品制造向生态服务、从规模成本向科技优势、从单兵作战向全球协同的转变。当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转折,吉利已经站在了引领变革的最前沿。(文:吴越 图:吉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