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上,上汽奥迪推出两款里程碑式新车——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新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层面的发布,更是上汽奥迪在品牌突围上的关键一步。前者代表豪华燃油车的强势反扑,后者代表坚持“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奥迪品牌在智电时代的先锋尝试。两款新车都将于今年年中上市。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无疑是热爱燃油车的消费者今年的必看新车。新车传承奥迪A5经典设计语言,还原标志性的溜背造型、掀背尾门与无框车门设计,同时融入RS高性能运动基因,实现“最美奥迪”纯粹美学与舒适空间的最优平衡,生动诠释豪华轿跑的进化哲学。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表示:“这台凝结着奥迪豪华底蕴与中国尖端科技的杰作,是上汽奥迪倾听中国用户需求、开拓全新市场的诚意之作。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在于:一个百年豪华品牌,如何“在中国,为中国”,让用户在体验到传统燃油科技的机械快感的同时也能享受智能便捷。”
目前,市面上已明确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车型有10款以上,覆盖豪华品牌、新势力及自主品牌。以往,其他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方案的车型,驾驶性能会趋于一致。但上汽奥迪与华为深度合作,通过底盘的机械素质和控制系统,能让用户在加速、制动和转弯的时候,感知到明显差异。真正实现差异化体验的部分在于控制,华为的智驾方案,在感知和规控层面都趋于标准化设定,不同合作车企的差异之处主要在执行层面。上汽奥迪营销事业副总经理谢施奇曾拿辅助驾驶流程举了个例子,华为作为大脑来实时计算判断,奥迪独有的 VMM“车辆动力管理系统”集中控制域就像小脑一样指挥。而这套系统也正是确保奥迪驾驶质感的关键,并且很多用户追求的 “德味” 也是源自于此。不同于新能源车型把激光雷达顶在头顶,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采用了嵌入式激光雷达的设计,保证了车身外观的完整性,这也是其对美观性的坚持。传感器零件总数达到了32个,包括2颗激光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6部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这个数量其实比当前一些搭载华为智驾的车还多,”谢施奇说。如此多的传感器数量,是上汽奥迪对安全性的另一种突破。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
另一款新车奥迪E5 Sportback则证明了上汽与奥迪合作的“中国速度”,也体现了上汽奥迪的实力,正是拥有上汽与奥迪遍布全球的成熟研发团队,让新车可以借助时区优势,在24小时的无缝研发工作中,快速问世。奥迪E5 Sportback由中德双方协作研发,德国团队负责造型、品质工艺、驾控及智舱体验等方面的工作,而中国团队在奥迪的定义与标准下,负责人机交互、智能化方面的工作。
这是一款强调性能、豪华、科技的全新豪华纯电新车。E5 Sportback搭载前后轴双电机及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总输出功率高达579千瓦,零百加速仅为3.4秒——比概念车3.6秒零百加速更强。而在操控系统方面,E5 Sportback配备了奥迪标志性的渐进式转向系统,同时搭载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以及空气悬架,确保了极致性能和舒适驾乘的平衡。当然,新车具备国内第一梯队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以及数智化陪伴座舱和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服务。另外AUDI品牌的另一个亮点是与豆包联合开发的奥迪助手,这个AI助手甚至有品牌人设,能在购车、选车、用车等环节为用户提供全链路的服务。AUDI显然也想把这种速度保持下去,陶海龙透露,品牌的首款增程产品最快明年亮相。
上汽奥迪的双品牌战略,无疑是其在豪华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经典的四环品牌,作为豪华车市场的常青树,一直以来都以卓越的品质、精湛的工艺以及深厚的品牌底蕴,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它代表着传统豪华的精髓,是高端、品质与格调的象征,吸引着那些追求经典与稳重的精英消费者。而新品牌AUDI 的推出,则是上汽奥迪面向未来、拥抱变革的有力举措。AUDI品牌以前瞻性的视野、创新性的科技以及果敢自信的态度,专注于未来豪华智能电动出行领域,致力于为年轻先锋人群打造独一无二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简单延伸,更是一次品牌基因的焕新与重塑,完美契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科技感以及智能化出行的追求。
双品牌相互协同、相互赋能,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产品矩阵,强化上汽奥迪“年轻、科技、豪华”的品牌形象,覆盖了从传统豪华燃油车到未来豪华智能电动车的广阔市场区间。这种精准布局,不仅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更强化了上汽奥迪在豪华车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品牌向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料来源:上汽奥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