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价值,合作共享。长期以来,中国一汽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与大众成功携手三十余载,与丰田合作共赢二十余年,在不懈的探索与行动中,为跃迁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回望过去的一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的汽车产业变革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一汽持续强化战略引领,深化开放合作,以前瞻引领的布局落子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汽-大众产品全面开花
在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2024年,一汽-大众凭借深厚的品牌积累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不断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继续领跑中国市场。
11月28日,一汽-大众迎来了又一历史时刻,大众品牌第2000万辆整车——全新探岳L在一汽-大众天津工厂顺利下线。
12月16日,随着一台全新捷达VA7缓缓驶下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线,捷达VA7正式下线,一汽-大众捷达品牌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里程碑时刻,这也是继VS5、VS7、VA3后捷达品牌的第四款新车。
11月1日,新奥迪A3家族正式上市,提供A3 Sportback和A3L Limousine两种款式共四个版本选择,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数智化转型方面,一汽-大众基于自身业务实践进行摸索,在多个数智化核心领域填补了空白。在7月25日召开的2024第三届XOps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一汽-大众参评的“研发效能平台”和“一体化运维平台”两个项目分别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多项标准的评估,这意味着一汽-大众的相关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一汽-大众积极拥抱“油电双智”战略,致力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革新。今年,一汽-大众上市的全新一代迈腾、全新高尔夫、2025款ID.4 CROZZ,均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实现了大幅进化。11月,全新探岳L在广州车展迎来重磅亮相,这也是一汽-大众“油电双智”战略下的最新力作。
2024年,是一汽-大众全面实施“531”规划、全力实现“自立自强 创新转型”的开局之年。面对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一汽-大众积极应对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新技术对行业的深层影响,在自研混动、整车研发、IT系统国产化、营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28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继续夯实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超越,实现主导开发新能源整车的突破,稳居合资企业和行业燃油车销量冠军。
一汽丰田加速技术转型
11月,一汽丰田bZ3C亮相广州车展,这款运动跨界车型,凭借其独特的设计、智能科技和安全性能,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正在经历由油车向电车、由机械向智能的转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汽丰田审时度势,主动求变,积极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
今年上半年,一汽丰田发布了全新进化的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品牌——IT'S TiME 2.0。该技术品牌由三阶智能电混双擎技术、Toyota Pilot高阶智驾、Toyota Space智慧空间三大版块构成。此外,一汽丰田全系产品已支持CarPlay/CarLife/HiCar等手机无线互联。
参加2024北京车展,一汽丰田也诚意满满。第五代THS Ⅱ智能电混双擎系统的电池、电机、电控集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于一身,实现了“全温域”“全速域”“全场景”下的持续高能;一汽丰田最高级别旗舰轿车——全新皇冠搭载的Multi-stage HEV 多级混动系统,支持10级变速控制,功率达132kW,带来超越豪车等级的驾乘品质;全新普拉多搭载的2.4T 1MT HEV 超级混动专为越野打造,兼顾可靠、环保、强悍等特性,在低转速区间,也能迸发更高的扭矩。
一汽丰田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坚持快速、灵活、创新的施策方针,提升集客流量、加速销售转化、保持渠道战力,成为主流合资中唯一正增长品牌。营销集客多方发力,流量同比增幅位居合资品牌第一位;销售转化精准快捷,建立行业领先的低库存高周转模型,销售转化率提升至35%;打造明星产品阵容,11月实现9万+,12月接近10万台水平,荣放、陆放、格瑞维亚和锐放多次位居细分市场TOP3。
面向未来,中国一汽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升级合资,提质合作,持续提速开放发展步伐,全力向“把中国一汽建设成为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造价值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奋勇前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资料来源:中国一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