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行业领军者,一汽-大众自成立至今,始终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为指引,知责于心,担责于行,坚持全品牌、全体系绿色发展。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一汽-大众明确了“引领绿色发展、创享绿色未来”的愿景,确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目标,从原材料选择、物流运输、生产制造到产品的交付与使用,全方位打造绿色标杆企业,坚定走好创新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目标引领
一汽-大众拥有五地六厂,在过去33年的快速发展中,绿色环保始终与这个优秀车企如影随形。在当下助力绿色中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中,他们更是给出“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绿色发展方案。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表示,在国家和产业一系列“双碳”战略的驱动下,作为能源依赖性强、工业支撑作用明显的汽车产业,亟需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变革之路。一汽-大众正在加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以“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为目标,通过绿色研发、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产品等战略举措,从产品、生产、上下游产业、社会公益等全链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承诺。
绿色发展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尤为重要,一汽-大众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体系建设,公司应对国家发展要求,成立了由公司中德方最高管理层组成的绿色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部署公司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双碳”管理的相关工作。在执行层面,为整体统筹公司绿色发展业务,今年又成立了效率管理与绿色发展部,单独设立一个绿色发展科,整体负责统筹制定公司环保/能源、碳减排战略、搭建环境能源及碳减排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环境/能源碳减排绩效等工作。“以前我们有一个科室叫环保能源科,主要管环保和能源,但在新的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国家的需求和企业的本身定位,不能满足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需要。因此,合并、调整、成立这样一个新的部门,下设了几个科室,重点的工艺工程生产体系的效率提升和绿色发展。”一汽-大众规划总监孙治国介绍说,一汽-大众在2022年进行流程变革中,为有效推进公司绿色发展各项工作,单独成立17.0绿色发展流程域,打造从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运输到销售使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管理流程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合规,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汽-大众规划总监孙治国
在一汽-大众,规划部作为生产制造领域核心部门,是研发和生产之间的桥梁,在企业全链路的绿色发展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整个规划业务中,绿色发展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一方面将传统燃油车新产品及电动车产品如何高效、精益的布局各个生产基地,同时还要通过开发智能、绿色制造技术,规划绿色、精益的生产工艺,打造精益、高效、柔性、数智、协同一致的绿色工厂。
一汽-大众也将环保行动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作为国内首个制定“绿色合作伙伴”标准的企业,一汽-大众通过评审体系和免费培训,持续带动多家核心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升环境管理意识和能力,让绿色低碳的举措逐渐规模化、体系化。
在供应商层面,一汽-大众通过能源清洁化、过程低碳化、材料循环化三个维度的推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今年8月,一汽-大众与宝钢股份正式签署《一汽-大众与宝钢股份低碳“绿钢”合作备忘录》,双方聚焦绿色低碳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汽车供应链。一汽-大众将率先量产使用宝钢绿色低碳汽车板,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助推汽车钢铁产业链早日实现碳中和。
在经销商层面,由于VOCs源头治理措施过程中,油漆材料的选择是重中之重。一汽-大众油漆从溶剂型漆切换为水性漆,这会从根本上降低VOCs的排放。为此,一汽-大众通过经销商改造技术指导和工艺调试指导,帮助经销商完成水性漆切换,提高经销商水性漆使用占比,从源头帮助经销商降低VOCs排放。
“零碳、零废、零影响”的极致追求
作为一家主动担责、行动履责的车企,一汽-大众在过去33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是生产高品质汽车的领航者、经营业绩上的排头兵,在绿色发展上也堪称行业的佼佼者。
强大的绿色制造体系能力一直是一汽-大众在行业内最核心的竞争力,他们通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持续提升能源效率、大力投资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夯实环保合规管理基础等举措,致力于打造制造领域“零碳、零废、零影响”的行业标杆。截至目前,一汽-大众五大基地绿电应用占比高达45%,能源效率持续提升,在污染防治、工艺节能等方面持续进行技术升级,过去三年累计投资额超8亿元。
一汽-大众生产基地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板
在整车制造领域,涂装是耗能最大、排放最高的工艺。一汽-大众在涂装领域规划端、实施端和运行端三大战略领域,依托企业规模优势和创新孵化平台等成熟的机制保障,发掘并推进了多项案例的顺利落地。比如在奥迪涂装车间,他们通过精益型工艺及数智化升级,实现全过程物流模拟、电泳模拟、烘房模拟等工艺仿真,并采用多项绿色制造新技术,如智能喷漆室系统、电泳缺陷智能识别设备、自动吹蜡设备等,实现节能减排。
据了解,为持续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汽-大众投资5亿元进行传统溶剂型车间水性漆改造,投资2亿元实施涂装免中涂工艺升级改造,推广应用18项行业最新的节能降碳减废技术,淘汰30万产能老旧工艺的涂装车间,实现CO₂减排9万吨,VOCs减排1600吨,危险废弃物减少2.7万吨。2023年底,一汽-大众涂装节能降碳项目入选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这也是汽车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打造行业内工艺领先、技术领先、低碳环保的标杆涂装车间项目。
一汽-大众打造制造领域“零碳、零废、零影响”标杆企业
率先成为“近零碳工厂”的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可以说是一汽-大众绿色发展的标杆和典范,作为一汽-大众在华南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佛山分公司一直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2011年奠基的佛山分公司起步就是高起点,工厂在规划设计时,从厂房结构、原材料使用、工艺规划、环保设施投入等多方面,最大限度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2013年获得国家级“绿色工业建筑”三星级认证;2017年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2021年,就成功打造 “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获得政策补贴450万;2023年起佛山分公司实现全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电力零碳排放;2024年4月,佛山分公司通过佛山市首批“无废工厂”认证。
成为佛山市首批“无废工厂”,标志着佛山分公司通过高效管理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并确保这些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从而接近零废弃排放的状态。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吴晋说,佛山分公司早在2021年就提出打造“零废工厂”的目标构想,持续围绕“零废”战略目标,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全面开展固体废物治理工作。“获得这一荣誉称号,表明佛山分公司在生产活动中实现了对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环境友好型处理,并得到生态环境部门的高度认可。”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吴晋
一直以来,佛山工厂紧紧围绕“零排放”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比如通过涂装烘干炉及废气余热回收,空调冷凝水回用,中水回用等措施,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他们还构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比如污水处理,佛山分公司上了一套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出来的数据是不是能够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由智能AI去判定,如果哪个时间段有不达标,系统会自动报警,就会迅速得到处理,令人高兴的是至今没有一次报警现象出现。
“创享绿色未来”的使命担当
今年,一汽-大众公布了“到2030年,一汽-大众实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29%”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企业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根据该战略目标部署,一汽-大众制定了详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时间表和路径图,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产品使用全链条全周期进行深度降碳,持续打造一汽-大众产品低碳品牌,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汽-大众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战略
在组织碳减排方面,佛山基地已率先实现地方政府的近零碳工厂认证,今年天津基地和成都基地的“近零碳工厂” 的认证工作也已经启动,预计2024年底到2025年将取得相关认证,还有动力总成科技分公司有望在2025年取得真正的“零碳工厂”认证,青岛和长春两个基地预计2030年前实现“零碳工厂”的认证。
一汽-大众到2030年目标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下降29%
绿色转型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应该承担起来的使命责任。孙治国总监坦言,绿色发展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对此一汽-大众通过数字化管理和跟踪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全面的管理,并将其转化为资源。他们也在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设计,实现废物再利用和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从长远看,企业的绿色发展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品牌价值的提升,相信会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
一汽-大众五大基地,要实现零碳、零废和零影响这样一个目标,挑战是非常大的。“你永远可以相信一汽-大众”,孙治国总监说,一汽-大众发展到今天,无论我们多难,“创·享高品质”的理念不会变,整车的质量不会降低,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从产品的组合上来说,未来,一汽-大众不仅要着眼于电动车产品,还会在混合动力上发力,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会坚持全生命周期打造绿色低碳的产品,把符合国家法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引领绿色发展、创享绿色未来”,这是以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一汽-大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美丽中国应有的使命和担当。(资料来源:一汽-大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