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
2024-06-28 17:00: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6月25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以下简称“本届物流节”)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1

  本届物流节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民航局支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慕尼黑博览集团联袂主办,《物流时代周刊》杂志社、中国交协城市物流分会组织,北京界上传媒、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

  本届物流节以“绿色、数智、高效供应链赋能现代物流转型”为主题,通过打造物流领域高端、权威、专业、务实的国际盛会,提升我国物流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开幕当天,重磅嘉宾助阵,行业精英云集,名企汇聚,同期配套会议丰富多样,点燃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开幕致辞篇 重磅赋能 行业大咖共襄盛举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3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原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物流业当下已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战略方向。二是注重物流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各方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从环境角度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建立促进物流活动的现代绿色物流系统。三是支持国际化与跨境物流发展,打破地域和国家的限制,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优化全球物资流动。胡亚东还强调,希望本届物流节能为参展、参会企业及城市提供一个充分、高效的对接平台,助力供需业务对接,并且使各方全面受益,共享“亚洲机会”“中国机遇”!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4

  慕尼黑博览集团资本产品类项目组执行总监科林·戴维斯在致辞时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国际物流贸易交流的行业盛会,本届物流节坚持以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协同海内外物流企业相互增益赋能。其中,本届展会国际参展商比例超三成,不仅印证了展会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也映射出其与中国物流行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历程。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5

  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表示,物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影响产业供应链敏捷性和韧性的核心要素是拉通产业供应链全流程、协同合作和创新技术。没有协同合作,就无法建设敏捷和有韧性的供应链。同时他强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无法保护欧洲相关产业发展,只会伤及德国企业、德国经济和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让全球的供应链面临更大风险和冲突,封锁市场不是正确做法,不同国家间不应增加更多壁垒,而要更加开放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7

  据介绍,本次开幕式包括上海、重庆、成都、济南、南昌、包头、青岛、连云港、鄂尔多斯、保定、固原、汉中、义乌、大理、海安等近30个城市代表组团出席。

  同时,还有来自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中国中车、中国外运、合肥物流集团、四川航空、深圳机场、西安自贸港、大洋物流、俄远东船务、中国中车、中铁特货、中铁集装箱、德铁货运、中国邮政、菜鸟、京东物流、顺丰、货拉拉、万纬物流等物流以及上下游企业参展参会。

  展览篇 同台竞技 共创高端物流生态链

  本届物流节继续秉持“权威性、务实性、多样性、国际性”的发展理念,聚焦行业创新前沿,赋能各领域融合发展,为各方搭建集展示-互动-商洽-合作全流程闭环的高端会展平台——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08

  展会首日现场人头攒动,海外观众尤为活跃,国内头部海·陆·空物流企业、央企国企领衔亮相,国际物流同行强势回归。国内外供需双方交流合作热情高涨,彼此积蓄的合作意愿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现。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0

  本次场馆展示面积达50,000㎡,通过综合物流服务、航空货运、港口航运物流、公路铁路运输、物流地产、生鲜供应链/冷链物流、智慧物流/IT信息系统、物流设备及专用车辆9大领域覆盖产业链各端的展示,升级演绎“物流改变生活”的展会主题,为观众提供兼具本土和国际化的全方位视野,为国际商贸交流合作构建桥梁,为行业把脉未来新风向。

  论坛篇 绿色数智 赋能现代物流转型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1

  6月25日下午,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全体大会暨2024物流全球论坛(以下简称“本次论坛”)顺利召开。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与行业发展趋势,本次论坛以“绿色、数智、高效供应链赋能现代物流转型”为主题,聚焦当下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以及ESG理念重塑现代物流供应链等行业热点,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城市代表、知名专家、企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物流行业在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高效供应链构建方面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2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紧多元化布局,国际物流也在不断优化中。而立足新发展阶段,助力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物流高质量发展需要迅速转变发展方式,并在提质、增效、降本等方面下功夫。在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大方面:一是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的政策要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二是持续增强供应链韧性,服务产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赋能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3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在主题演讲“ESG引领、数智驱动 重构高效物流生态圈”中表示,物流业亟须借助绿色可持续与数智化等新动能,重新构建更加高效的生态圈。具体而言,需要在现有物流体系中,做一连串的“加法”。如:加一点“硬件”,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一点“智慧”,物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升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加一点“绿色”,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用“新”赋能绿色物流;加一点“拓展”,加强物流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全球化发展等。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4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鸣以“2024物流降本增效新路径”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吹响了“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号角。为了积极响应降本增效的新要求,物流业需要不断探索发现降本增效新路径。如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和创造新的价值,提取生产、消费规模红利;进一步提升物流对经济产业运行的融合性,因为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上的规模扩张,是现代产业遵循市场、原材料、成本法则基础上的发展新基本模式。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5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林存增在以“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产业链,携手开启物流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到, 中国中车期待与各物流企业共同开展多式联运和“最后一公里”交付方案研究,针对包装、仓储、装卸、转运等全链条物流装备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同时推进新能源商务车、光伏储能技术、数智化技术与物流场景深度结合,形成“中车速度+物流服务”的相互赋能与优势互补,不断深化服务能力、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携手开启现代物流新篇章。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6

  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丽君演讲的主题为“日出东方,再次起航——打造航空物流新质生产力”。他表示,东航物流以进口生鲜为切入点,带动航空冷链业务发展;以做精做优产品为着力点,促进跨境电商物流业务发展;以服务转型业务客户需求为落脚点,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打造绿色物流为关键点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东航物流愿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航空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作出新的贡献。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7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世础在以“数智赋能、绿色发展,打造韧性供应链”为主旨的演讲中指出,数智赋能、绿色发展、全链服务是发展物流的新质生产力。而推进数字转型,提升对供应链赋能能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对供应链协同能力;畅通枢纽通道网络,提升对供应链的响应能力是打造韧性供应链的新实践。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国外运扎实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锚定“新型承运人”模式强化运力掌控,以客户洞察和商机管理为抓手建立战略营销体系,聚焦“场景+科技”“客户+科技”不断提升智慧物流服务水平,强化发展韧性,实现运世界。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8

  雄安新区改发局副局长韩宏演讲的题目是“推进雄安物流供给侧改革,创新城市物流发展新动能”。他表示,近3年来,雄安每年保持2000亿以上投资规模,38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0亿元。地下、地上、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雏形正在显现。雄安的物流产业定位于打造服务雄安,联动京津冀区域的智能绿色创新物流生态体系;雄安物流园区则定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国家级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示范园区和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国际平台。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19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贞超在以“拥抱时代,变‘以’求胜”为主题的发言中指出,降物流成本不是简单的降全要素价格。首先要从宏观上摆脱认知误区——中国物流费用GDP比例高等于中国物流成本高。从行业角度来看,要正视外在表现,中国物流行业整体卷出的“高性价比”却遥遥领先欧美。从企业角度来看,要由内而外调企业自身的“调结构”,需要找出全流程成本短板、降低企业运营损耗、提升方案产品毛利。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20

  福拉格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塞佩·布加内演讲的题目是“无限、绿色、高效:福拉格多式联运服务”。由于多式联运涉及到的运输作业环节多、流程复杂、衔接难,随着货物运输趋于多元化和全球化,客户对多式联运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多式联运的运营商,公司专注于为铁路运输、道路-铁路联运、物流、国内外货运、以及航空和海运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即使是最远的目的地也不例外。无论是小型还是大型企业,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运输,福拉格国际物流都能按需定制。

  在主旨演讲结束后,本次论坛举行了发布仪式。

  为推动物流供应链全行业ESG理念关注度,助力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物流时代周刊》杂志社根据媒体调研、舆情大数据、专家评议等方式,评选出6位“金飞马”ESG物流供应链管理创新人物: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海东、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嵘、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丽君、 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蒲红霞、CARGO嘉宏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刘石佑、中铁十四局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维华。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21

  为更好推广中国物流业ESG 工作经验,加强传播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本次论坛现场举行了《物流行业ESG信息披露评价规范》启动仪式。

物流大展掀起沪上物流热潮 中国国际物流节携手亚洲物流双年展再破记录_fororder_image022

  为了填补中国物流行业ESG信息披露评价标准空白,满足企业实现“双碳”目标需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物流时代周刊》杂志社、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于2024年4月联合发起了《物流行业ESG信息披露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的起草编制,得到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响应。此次评价规范的启动后将邀请更多企业单位参与ESG标准编制、实践和推广工作中来,共同推动全行业ESG物流业态新发展。

  本次论坛还举办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授牌仪式,分别向分会会长单位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副会长单位白沟新城管理委员会、中铁十四局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常务理事单位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理事单位郑州凯雪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会员单位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六盘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运输分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跨欧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运输有限公司、搜航网、四川云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授牌。(资料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