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尤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消费潜力巨大。在这一形势下,新能源车专用轮胎作为重要零部件也备受关注,成为众多企业争相入局的轮胎赛道“新风口”。其中在乘用车胎领域一直深受消费者认可与青睐的正新轮胎,不久前宣布将发布其首款新能源轿车胎新品,消息一出便迅速引发了行业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4月13日,正新轮胎在江苏昆山举办了以“犀利行 行天下”为主题的2024正新首款新能源轿车胎新品发布及试乘试驾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正新经销商及全国百强零售门店客户,专程从海外马来西亚、越南、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到来的国外经销商及行业媒体,共同见证正新首款新能源轿车轮胎震撼上市。
正新集团多位高阶主管共同为新品发布揭幕
正新集团总裁陈秀雄致辞
正新厦门集团总经理许智明博士
正新厦门集团副总经理赖明和
正新厦门集团高阶主管同经销商、行业媒体合照
专业试驾活动 彰显品质自信
本次正新黑钻E•X1 SALEKS犀利行产品试乘试驾活动在正新M.P.G.试车场举行。据悉,正新集团 M.P.G.试车场是由正新集团自主投资建造的国际级测试场,拥有配置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专业测试道,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汽车轮胎测试场之一,能够全方位满足不同性能轮胎的测试需求。
为了让经销商客户和媒体更直观、深度地感受正新黑钻E·X1的性能优势,正新轮胎进行了分组试驾体验,针对轮胎高速稳定性、高速操控性、高速乘适性以及滚阻、静音等性能进行了专业而全面的测试。
凭借着自身优异的产品性能,正新黑钻E·X1在严苛的测试环境下表现出色。中国轮胎商务网在活动现场也第一时间采访了试驾车手和客户,对于正新黑钻E·X1在驾控、静音、舒适性上的性能表现,他们一致给出了高度好评。
现场经销商表示,通过试驾感受到了正新黑钻E·X1和新能源汽车高度契合的性能表现,给正新经销商和渠道客户向市场推广这款产品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创新黑科技 直击新能源汽车出行痛点
众所周知,由于搭载电机、电池、电控“三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自重更大、扭矩更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使用普通轮胎磨损速度快、刹车性能不佳,且存在因滚阻高造成续航不足、给车主带来里程焦虑等问题。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车主出行的痛点,正新在多年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之上,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轮胎——正新黑钻E•X1 SALEKS犀利行产品,其在产品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并满足了新能源车辆相较燃油车在操控、抓地、静音、续航等方面的更高要求,通过搭载多项正新独家创新科技全面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轮胎的要求。
首先,正新黑钻E·X1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钻石切割—高分子胶料混炼技术,湿地制动性能提升10%、滚动阻力降低5%、轮胎寿命提升3%,综合性能显著增强。为了进一步提升续航表现,正新黑钻E·X1依托钻石羽鳞空气动力胎边设计,实现轮胎表面空气流动速率提高5%,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降低能耗。
为了提升驾驶的稳定和安全,正新黑钻E·X1采用钻石雕刻-3D花纹设计,以最适化接触面积,优化行驶稳定性;特殊沟槽结合四主沟最适宽度设计,强化湿地排水性能;同时依托新一代钻石结构强化胎体技术,实现胎体刚性提升15-20%,可有效抑制轮胎偏磨。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远高于燃油车,轮胎噪音更影响驾乘体验,为解决这一痛点,正新黑钻E·X1在花纹和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多处创新,不仅通过封闭式胎肩设计高效降噪,还搭载了新一代钻石蜂巢结构吸音棉技术,经行业专业测试数据表明,有效降低 5dB 车内噪音。
据悉,在产品正式发布前,欧洲专业汽车测试机构UTAC将正新黑钻E·X1对标市面上其它EV轮胎产品进行了一次权威测试。结果显示,正新黑钻E·X1的湿地制动和静音性能表现尤其突出,比肩甚至超越了国际一线品牌产品。
赋能经销商 助力渠道客户
据悉,正新黑钻E·X1涵盖16寸~20寸共25个规格,能够满足不同新能源车型轮胎配套,同时还可兼容燃油车使用,显著提升燃油汽车的舒适性、操控性和能效表现。
除了过硬的产品实力,接下来正新还将针对新品,从价格、政策、营销、服务全价值链塑造正新黑钻E·X1的商品价值,赋能经销商战赢市场。
时刻洞察市场动态 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多年来,正新轮胎一直坚持深耕市场开拓,以与时俱进的技术研发创新,生产适合不同路况及市场的轮胎产品,满足不同地区及客户的需求。
就在刚刚落下帷幕、有着轮胎界“奥斯卡”榜单之称的“ApexTire2023中国轮胎年度大选”上,正新黑钻E•X1荣获“年度新能源轿车轮胎”奖项。毫无疑问,随着本次正新黑钻E·X1SALEKS犀利行产品的全面上市,正新轮胎将凭借其在技术、品控方面的优势和前瞻的市场布局,逐渐成为新能源轮胎市场的领跑者。
接下来正新通过与业内外伙伴加强合作,携手助推轮胎领域发展到全新的高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资料来源:正新轮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