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29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驾培市场创新发展大会暨驾驶培训分会年会”在杭州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驾培管理机构主管领导、驾培行业协会负责人、驾校负责人等8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会上,山东省“日照驾培考一体化模式”再次受到追捧。日照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驾培科负责人王力就该模式作了题为《精准施策,协同监管,通力打造日照高质量发展驾培市场》的经验交流,受到协会领导的点名表扬,全国各省与会代表纷纷咨询、索取相关资料文件,成为大会上的一个亮点。在去年的南京峰会上,他们分享了日照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致辞
“驾驶培训一网统办、先培后付、预约培训、线上评价、协同监管” 的全新服务模式,是日照驾培考一体化模式的鲜明特色。它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为建立统一有效的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大数据等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典型案例,相关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入选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扩面打榜活动年度榜单,荣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成奖。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关于推进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与考试系统联网对接工作的通知》(鲁交城市﹝2020﹞5号)在全省推广“日照经验”。
日照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驾培科负责人王力作经验交流
这一具有首创精神的驾培考模式,是日照市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大数据等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靠前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驾驶培训监管服务系统与考试系统的联网对接,研发上线的日照好学车便民服务平台。
在经验交流中,日照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驾培科负责人王力从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推进市场多部门联合监管,推进驾培市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分享一些做法和体会。
行业痛点和解决方案图解
他们坚持“互联网+政务”,打造优质服务环境。行业系统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再造构建更加优质的服务环境,本着“便民、高效”的原则,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考试等相关服务流程进行大胆改进和创新,为广大学员、驾校及教练员提供全时空、全流程服务。学员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线上自主选择驾校,并完成报名支付、预约培训、体检面签、学时查询、投诉建议等一系列操作。除到驾校参加现场培训外,其余均可实现“一次办好”,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互联网+监管”,构建三重监督体系。即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引入第三方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引入第三方,实现了“先培后付”和资金的有效监管,既保证了学员资金的安全,倒逼驾校和教练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服务规范进行培训,也实现了资金流向的可追溯,彻底解决了学员转学、退学等引发的费用纠纷问题。目前,已受理审核学员信息6.95万余条,监管学员培训资金2.42亿元。拿证学员3.3万余人。每年减少学员往返车管所10万余人次,减少20万份驾驶人纸质档案,减轻了学员和企业负担。
坚持“公示+考评”,打造阳光服务品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线上评价机制;打造驾培服务红黑榜,在行业中树立起“靠服务求生存、以口碑树典范”的发展导向。平台运行以来,学员科目二、三考试合格率分别提升15%、20%;学员投诉率直线下降,整体满意度达到99.5%。
有为政府推动有效市场,日照市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督等部门以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类市场要素高效运转,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将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原本分散化的多部门工作整合到一个在线监管平台进行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数字监管,达到“监管更有力,服务更精准,群众更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如今在日照,驾校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学员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一个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生态正在形成。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在致辞中指出,驾培市场自身正在发生一场深度变革,学员的年轻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驾培智能化逐步成为一种趋势,营销数字化已经迫在眉睫。他希望驾培行业坚持“四个服务”, 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服务质量;拥抱科技,主动升级,进行数字化变革;规范市场,各方齐头并进强化行业治理,通过学时对接、第三方资金监管、驾培信用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来进一步规范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
李刚的致辞是对日照模式的升华和总结,这将有力持续推动驾培市场创新发展,深入探讨驾培行业智慧驾校、品牌宣传、线上营销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可行方法。(张家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