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共同启幕。在这场聚焦全球智能产业前沿的盛会上,长安汽车以“新央企”之姿,首次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身份亮相,并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 “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智能汽车的下半场 安全才是真正的赛场
“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朱华荣在大会上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调侃,更是长安作为“新央企”的底气所在。整合后的长安,已不再只是一家整车企业,而是覆盖零部件、金融、物流的全产业链巨头。更多世界级的合作伙伴与资源正与之协同并进,使其具备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体系化能力。正如朱华荣所言:“长安的责任更大了。”
这份责任,源于央企与生俱来的使命意识。长安深知,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责任和社会担当。“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的企业使命,决定了安全是长安不可逾越的底线。
从1984年进入汽车行业,到1998年中国微车第一撞;从传统乘用车被动安全体系的构建,到如今新能源“金钟罩”电池、iBC数字电池管家等领先技术的应用——长安41年的造车史,本质上是一部不断演进的“安全进化史”。
随着AI、大模型、高算力芯片等新技术与汽车深度融合,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据载体”,甚至是未来的“工作帮手、生活助手、情感伴侣”。但技术越先进,风险越复杂。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过40%涉及软件缺陷。传统由硬件主导的安全风险,正迅速向软件系统风险转移。更值得警惕的是,超过70%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未能及时响应系统要求”的行为,人车交互中的系统性风险正在浮现。
风险维度也在扩展,从人身安全到身心健康,从个人隐私到数据安全,甚至关联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安全范式必须进化——从“被动安全”到“主动智能”,从“应急保护”到“超前预防”,从“孤立应对”到“系统防控”。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长安提出了“泛安全”理念:将安全范畴从行车物理安全,扩展至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多个维度。而“天枢智能”,就是这一理念的技术承载体与品牌表达。
天枢智能不只是一套技术系统 更是一套“安全哲学”
“天枢”,原为北斗第一星,喻意引领方向、定标方位。以此命名智能化品牌,长安意在强调其要以“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重新锚定行业标准。
天枢智能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构建——驾驶辅助、座舱、底盘,涵盖62项关键技术,实现96个功能场景,其中8项为行业首发。其背后是一套名为“眼明-脑灵-腿快”的关键技术平台:“眼明”是指依托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实现激光雷达精确识别、毫米波雷达穿透雨雾、摄像头多路同看,真正做到“眼观六路、盲区更少”;脑灵”则每天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理解诸如“高速洒落物”“侧翻货车”“潮汐车道”等长尾场景,避险策略越用越精;“腿快”是分布式电驱实现四轮独立控制,响应时间低至10毫秒,比人眨眼快30倍,爆胎0.1秒内修正轨迹,远超职业车手反应。
这不仅是技术架构,更是一套完整的“感知-决策-执行”安全闭环。它意味着车辆不再只是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具备认知、学习与进化的能力。
传统辅助驾驶系统往往依赖预设规则,难以应对突发场景。而天枢驾驶辅助通过端到端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让车从“遵守规则”升级为“理解世界”。例如,系统能识别窄巷通行场景,主动询问是否开启辅助通过;能融合动力与底盘技术,实现黑夜逆光下较人眼提前2秒刹停;甚至在后方有车辆急速逼近时,主动加速以避免追尾……这些功能背后,是对AI持续学习能力的信任——“大模型一晚上的训练数据,比一个司机一生驾驶里程还多。”
天枢座舱的“新安全”,不在于堆砌配置,而在于营造令人放松的、“像家一样”的安全感。通过AI智能体架构“One Agent”,实现从语音识别到服务执行的全链路打通。一句“我想喝咖啡”,系统就能自动探店、下单、配送;音响采用自研AI全景声算法,打造沉浸式声学体验;AI PQ画质增强技术缓解视觉疲劳,提升路况聚焦能力;“有眼力见的小管家”实现车家互联、自动充电、电器联动等场景;从空调三重净域系统、专业按摩座椅,到获认证的睡眠模式和全向防晕车技术,长安真正把座舱变为“移动健康空间”。
底盘是安全的基石。天枢底盘通过“三向六域”协同控制(纵向、横向、垂向 + 动力、底盘、智驾、座舱、车控、热管理),实现知险、避险、脱险、离车全流程守护。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弹性波AI识别电池磕碰;多模态附着感知、横风稳定系统(8级横风车身近零偏移);侧碰主动推离功能、225km/h爆胎不失控、沙地脉冲脱困。这些功能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在理念上重新定义了“底盘安全”,它不再是传统的机械系统,而是融合了电控、算法与智能决策的“数字底盘”。
天枢智能的边界远未停止。长安已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无人物流等新兴领域:人形机器人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2030年进入家庭服务;飞行汽车2026年发布首款载人产品,2028年量产,构建低空产业生态;无人物流车2027年实现全栈自研与商业闭环。这些布局不仅是技术拓展,更是长安作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战略延伸。
科技首秀的背后是生态 更是信念
长安在此次智博会包下N6整馆,以“1103”阵容(1场发布会、10款新车首发、3大体验区)展现其科技生态的全面爆发。从阿维塔、深蓝到启源,多款新车搭载天枢智能技术落地上市,这些产品不仅是技术的载体,更是长安“安全回家”承诺的实践。
从2021年“新汽车·新生态”的提出,到2025年“天枢智能”的发布,长安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的转型,但其内核始终未变:对生命的敬畏,对安全的执着。“智能化的光一定会照亮长安人的路。”朱华荣如是说。
天枢智能不只是一个技术品牌,更是一种企业价值观,在智能时代,真正的科技不是炫技的堆砌,而是对每一个用户生命的极致尊重与守护。 (文/吴越 图/长安汽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