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正文
余承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助力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2024-03-18 14:52:0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3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论坛上表示,华为打造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硬核科技”,将助力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image001

  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走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是集科技、消费与制造属性的新的升级,这个时代应该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要芯片、软件、算法、AI、云、新能源等等技术,华为希望能助力产业改造升级发展。

  华为依托30多年在ICT领域技术的积累,帮助汽车产业构筑自主可控的向下扎到根的核心技术,从芯片、操作系统到算法、云、AI各个领域。从芯片到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人、车互联的操作系统,目标是打造鸿蒙生态的智能座舱。“在智能驾驶领域,何小鹏说‘这个领域在智能泊车、智能驾驶方面国内市场做的最好的是小鹏汽车’,但今天华为来了以后,我们要改写,我们的ADS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用户的体验、用户的评价,这个行业很卷,我们提供的技术帮助大家一起来卷,更好的体验提供给消费者。良性的竞争蛮好的,促进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相互学习。”

  余承东介绍,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带来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主动安全。从汽车过去的被动安全,今天走向主动安全时代,智能驾驶不仅能够大幅度的减轻驾驶疲劳,尤其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交通事故,提升人驾的安全,让人类驾驶员有个智能机器人在背后能够大幅度减少交通事故,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也在参与,除了600kW的超充站、800V高压碳化硅的电驱系统,以及电池、电源管理BMS等等,能够更好的呵护安全,华为在BMS管理积累的能力,让合作伙伴的车到现在为止仍然保持零燃烧记录,可以看到技术积累带来安全的提升。

  在智能车载光领域,华为刚刚发布的AR-HUD、智能投影大灯,都深受消费者喜爱,这就是华为把在光领域积累技术用在了车领域。

  在车控领域,通过智界S7和问界M9,从域控到智能化的软件定义汽车,实现了将来OTA和车的能力体验的迅速升级和开发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这个数字化平台能助力产业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快速提升用户体验。

  余承东还介绍了华为合作的三个模式。一个是标准的零部件模式,跟众多车企合作。还有一种HI模式,就是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模式,现在和长安阿维塔汽车合作。还有智选车合作模式,把华为十几年来2C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帮助车企一起来做,华为多帮一些,包括产品体验、产品设计、产品定义,渠道、零售、营销、质量管理能力都用上,以及华为的一套管理体系,一起用起来帮助车企来造一个好的车,这个模式现在主要有四家: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和北汽联合打造的S9已经进入工信部公告。和奇瑞合作是智界S7,因为芯片的货和工厂搬迁,耽误了上市和量产,从新工厂的切换建设,到最近芯片供应的紧缺,影响了产品销售,但我们从4月份开始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我们和车企合作提供技术,一起打造好的样板点,能够助力中国车企真正用好的技术、提供好的产品、好的体验,我们想把华为这十几年来积累的2C的能力,深度赋能车企,往前走了一步,我们试了一下,发现还是能够给合作伙伴带来价值的。很多人问我能不能多做一点,因为人手、资源非常紧,打造几个样板点,像华为做运营商业务一样,开样板点、开试验区,现在我们样板点打造太多也没有很多资源来做,现在就打造这四个样板点,后面因为中国很多车企有强大的自身能力,我们通过样板点的方法可以给他们参考,很多车企自身具有很强的能力,相信用华为的解决方案、用华为的技术能够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能够实现好的商业成功,让硬核科技能够真正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信赖,取得商业的成功。”

  余承东坦言,华为做的智能驾驶系统目前因供应链等各方面原因,成本还有点偏高,30万以下的车用这个系统还有挑战,只有30万以上的车才用得起,才能够盈利,但30万以上需要品牌的支撑才能卖得动、卖得好,所以通过智选车合作模式助力车厂,把中高端车卖好以后,让华为车BU实现闭环,能够有好的利润奏响扭亏为盈。他预计,今年华为车BU能够扭亏为盈,“因为我们和合作伙伴打造的高端车型的大卖能实现扭亏为盈,前三个月智选车实现扭亏为盈了,我们的车BU接近盈亏平衡,预计4月份开始往后应该能实现扭亏为盈、能实现良性的正向发展,因为不断亏损这个业务没办法持续,我们全心全意助力中国车企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时代汽车转型升级取得商业成功。”(文:杨晓红 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