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3-19 11:35:37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波动式缓慢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出口量屡创新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车企如何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加速国际化布局?

  国内市场 从增量竞争到存量博弈

  过去十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快速增长。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34%;2011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0.5%。然而,2018年开始,市场进入波动式增长阶段,告别了过去“只涨不跌”的黄金时代。

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_fororder_君迪255

  这种变化并非个例,而是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德国、日本和韩国为例,当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50辆后,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并进入周期性波动阶段。中国目前也处于这一阶段,预计未来年均增速将在2%-3%之间。

  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

  宏观经济方面,政府正加大财政支持,并采取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撑汽车消费。汽车政策方面,旧车报废补贴政策持续实施,新能源车补贴最高2万元,燃油车补贴1.5万元。此外,置换补贴政策也将延续,新能源车补贴上限1.5万元,燃油车1.3万元。这些政策预计将在2025年拉动约200万辆的销量增长。

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_fororder_君迪523

  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在于:车企的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增量。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企不愿轻易削减产量,而新能源车企又在加速扩张,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战愈演愈烈。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价格战形式更加多元化,除了官降,还包括经销商降价、增配不涨价等方式。多数品牌都在不惜代价保住市场份额,利润率下调已成为行业共识。

  出口与国际化将成为自主品牌突破点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激增,2023年达到586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占国内汽车产量的比重已达18.6%,对于奇瑞、上汽等外向型企业而言,出口比重甚至接近50%。

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_fororder_君迪799

  中国汽车的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欧洲(含俄罗斯)和亚洲是两大主力市场。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15万辆,对欧洲其他国家出口107万辆,两者合计超过200万辆;亚洲市场的出口量也接近200万辆。这种均衡布局,使得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更具稳定性。

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_fororder_君迪924

  未来,中国车企的国际化进程不仅仅是出口,还包括在海外进行本地化生产。随着部分国家对整车进口设限,当地建厂成为长期趋势。全球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周期。过去50年,全球汽车市场每十年增加1000万辆,而2011年至2017年更是增加了2000万辆。未来,印度、印尼、越南等新兴市场仍将是全球汽车需求增长的主力,中国车企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也在快速提升。

  自主品牌崛起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2025中国车市:政策托底企稳 但竞争依旧激烈_fororder_君迪1114

  消费者信心提升: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会大幅提升。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不断上升,为海外市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技术优势:过去,中国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与合资品牌竞争力悬殊。然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中国车企在供应链、技术和产品力方面取得突破。宁德时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华为等企业也在智能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市场竞争激烈,催生全球竞争力:中国市场的高强度竞争,使得存活下来的车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在国际市场立足。(资料来源:J.D. Power君迪)

责编:田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