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联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主办,浙江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及盖世汽车承办的 “第三届前湾汽车产业创新高端论坛” 在宁波前湾新区成功举办。
当前,绿色能源与智慧出行已成大势所趋。迎接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次大会有数位院士专家、企业领军人物、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汇聚于宁波前湾新区,聚焦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当下机遇与未来趋势,旨在打造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的“行业风向标“和“产业影响力”,推动区域产业转型提升,助力构建区域产业发展生态。
论坛期间,浙江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创新中心六大联合实验室顺利揭牌。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宁波前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蔡世杰担任主持嘉宾,主题论坛由盖世汽车CEO周晓莺担任主持人。
宁波前湾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兆波以科技、汽车、未来为关键词,介绍了前湾新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基于科技,前湾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健全“平台+企业+人才”的创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吉利汽车研究院为龙头的6大创新平台,带动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上半年前湾新区实现科技服务业营收近80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稳居宁波市第一。基于汽车,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去年前湾新区生产新能源整车7.2万辆,整车及零部件产值达到350亿元,新能源产值占比由2021年的2.5%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40%,产量占比由1.4%提高到20%。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强劲拉动下,新区经济指标全面向好。基于未来,前湾新区围绕市委、市政府锚定的“新能源汽车之城”发展目标,制定了前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前湾新区将坚定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努力在新赛道上再创新辉煌!
宁波前湾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兆波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
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表示当前,宁波正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打造“重要窗口”,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样板。加快万千亿产业集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打造的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宁波将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全面塑造发展新赛道、新优势。他还表示,本次论坛必将成为启迪智慧的思想盛宴、合作共赢的发展盛会。宁波将营造最优环境,与大家合力谱写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
论坛上,前湾新区发布新能源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总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新一轮发展变革中引领潮流、引领时代。
吉利控股集团CEO,省创新中心主任李东辉表示,浙江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面向世界前沿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省市重大需求、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
他还表示,省创新中心以智能驾驶、绿色能源、先进部件为核心,通过车规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算法、甲醇能源、固态电池、高效驱动系统、充换电技术和智能硬件八大方向打造新能源汽车原创技术策源高地,完成产学研协同,建立技术服务矩阵,创新引领发展。到2026年,省创新中心技术队伍将不少于800人,引育国家级人才不少于15人,打造不少于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基本建成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吸引领军型创新人才、策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引领绿色智能汽车技术潮流。通过深度融合,协同探索,推动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引领汽车产业技术未来。
吉利控股集团CEO,省创新中心主任李东辉
能源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表示,不能依赖电池解决碳中和的储能问题,要有长期储能的新思路。人类当初选择燃油车的原因,一是因为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二是电动车原材料价格随电动车数量增加,供需关系失衡而飞涨,近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让电动车已没有利润。
他还表示,现实中氢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甲醇技术氢能技术。中国绿氢的成本在急剧下降,绿色甲醇是绿氢最好的储运载体。绿色甲醇混合动力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过冬及快充站建设等痛点。绿色甲醇将解决电动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问题及电池对汽车行业的推动作用,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可降低碳排放约80%,是交通领域最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能源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 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泓表示,要把握能源革命契机,构建非对称竞争优势,实现跨越性发展,交通电动化需要高能量密度电池。
他还表示,固态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中、日、韩在固态电池开发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欧美政府和多家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固态电池改变现有动力和储能电池格局,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因为产业链成熟与选择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而率先规模量产。“原位固态化”解决界面问题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将液体电解质转换为固体电解质;关键目标是实现电解质与电极材料颗粒表面的原子级接触、钝化正极表面,主要效果是综合平衡高能量、高安全、低体积膨胀、低内阻、宽温区等性能要求。基于两大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中国在氧化物和聚合物符合的技术路线上,基础好,有望率先突破;中国有能力解决硫化物技术路线成本高昂的难题,但需要强化专利策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 泓
我国电能消费占能源消费约27%,2030年将达到35%,2060年将达到65%,电能将成为我国主体消费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表示,电能绿色变换技术与装备是形成颠覆性变革的基础。
他还表示,电能变换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应用,电能变换技术早已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圈,新能源汽车电能变换系统正在趋于集成化与智能化。车载电能变换器系统核心芯片包括传感芯片(电能状态信息-眼)、控制芯片(电能变换控制-脑)、功率芯片/模块 (电能变换执行器-手)。车载电气系统集成度高、电压等级多(800/400/48/12VDC)、电流频域广(DC~百kHz)、冲击电流大。因此电流传感芯片要求精度高、量程宽与频域广,电能控制芯片要求智能化高、处理能力强(具有硬件加速计算功能),功率芯片/模块要求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耐受电流冲击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 安
机器人是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经济潜力巨大。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桂林表示,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领跑者,2021年总装机量已创下100万台的新纪录,总装机数量最多;预计2027年,全球汽车机器人行业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36亿美元。
他还表示,零部件的接触式加工作业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研发方向是工业机器人运用技术和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协作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轻量化、柔顺化、交互化、集群化和自主化;驱动关节是协作机器人最核心的驱动控制单元,直接决定着机器人的整机性能,其主要发展趋势是轻量化、模块化、柔顺化。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桂林
高质量发展是在全生命周期进行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高质量需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理问题涉及到多专业多尺度。以Modelica为代表的基于统一模型规范的全系统建模仿真已成为工业数字化领域的重要创新发展方向,国外工业界、软件供应商纷纷拥抱Modelica 技术体系。
他还表示,数字孪生的价值在于它与物理生命体的“共生”。数字孪生不只是针对产品,更是针对使用者,以及环境和系统的。多元宇宙能够打造新兴消费者体验、业务应用和商业模式,推动企业重构与变革。数字与物理交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制造元宇宙会使物理的制造活动更有序、更优化。智能工厂运行阶段,建立数字孪生,实现“数字-物理”工厂伴行,通过虚拟工厂模型,模拟、验证、优化手段,实现低成本、快速、科学工厂设计;产品、工艺或物流发生变化,虚拟工厂先进行重构和优化,持续保障工厂效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汽车工业迎来4.0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是由单车自动驾驶和网联式汽车融为一体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生态,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他还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必须立足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要求,并结合国情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通过建立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以五大基础平台为载体,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发展云支持的分层双解耦、跨域共用的车控计算基础平台;发展基于5G的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全面赋能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座舱技术实现;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实现快速更新+标准统一+全面监管;信息安全基础平台通过共性基础的安全技术与系统,为ICV中国方案提供安全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ACM 中国副主席、ACM 理事会常务理事张燕咏表示,Owl路测系统从“感、算、用”三方面进行部署,指导实际部署方案。Owl路测系统的“感”完成高精度点云地图生成,同时进行仿真建模,对激光雷达传感器等部署位置进行仿真模拟,基于轨迹匹配进行路侧多激光自动标定,基于静态特征提取路侧传感器标定,基于动态特征提取路侧多传感器标定,基于环境几何进行单目视觉3D检测,基于路测进行多模态融合,完成远距路测雷视目标级融合方案,通过BEVFusion部署,输出3D感知效果;Owl路测系统“算”基于差分进行激光数据压缩算法,基于数据特点,使用TDEnglie定义数据模型,完成数据存储,通过单显卡多模型调度策略,进行模型推理优化;Owl路测系统的“用”打通了与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接口。
她还表示,未来还将计划完成大规模路测数据集构建、BEV-CLIP多模态自动驾驶大模型、密集遮挡目标的感知、雷视前融合(车端vs路端)等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ACM 中国副主席、ACM 理事会常务理事张燕咏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云表示,在能源革命(碳中和)和信息革命(AI和半导体)的双重驱动下,全球汽车产业将迎来产品形态和产业链价值的重构。
他还表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化、智能驾驶及数字化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变量。动力电池全球领先,密度提升、成本下降使锂电池快速规模化,固态、钠离子等新电池技术开始发展。电驱动技术基本全球同步,新能源汽车带动电驱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具备产业基础。驾驶座舱将被重新定义,高度集成化可以充分扩展座舱的使用空间,逐步演进到一种移动空间。自动驾驶具备一定技术基础,智能汽车时代将推动算力及其供应链价值续创新高。自动驾驶市场快速发展,但技术仍存在差距,需要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走出去”将是重要战略。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 云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表示,“智能吉利2025”战略使命和目标旨在创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科技引领型全球汽车企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技术领跑,迈入全新的“智能吉利2025”。
他还表示,吉利依托“一网三体系”全域战略布局,实现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围绕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加速能源多元化战略和电动化布局,实现100%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构建符合未来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的环保出行生态。落实智能化体验和生态布局,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的座舱体验,让未来出行具备可成长性。聚焦用户体验,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构建用户体验、数据闭环、感知研发、系统集成的核心能力,打造吉利智能驾驶科技生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依靠超高算力支撑,构建强健的智能化基础,驱动和赋能智能化技术与应用持续升级。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
至此,第三届前湾汽车产业创新高端论坛全部议程圆满结束。(图文:由前湾汽车产业创新高端论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