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汽车频道消息: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5.53万辆,同比增长274.5%。新能源市场不出意外的延续着快速增长,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宏光MINI EV连续霸榜、特斯拉Model 3稳定输出的常规戏码,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首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也在新年伊始创造了新的里程碑,同时备受关注的特斯拉Model Y单月1641辆的成绩也为市场留下足够大的悬念。
品牌销量榜单
车型销量榜单
上汽通用五菱以30017辆的成绩依旧牢牢占据着榜单的头把交椅,同比增幅也达到了惊人的1659.5%,而月销破3万辆的成绩也仅有上汽通用五菱。支撑起上汽通用五菱品牌总销量的肱股之臣无疑是宏光MINI EV,这款超低价的入门级产品以25778辆的成绩同样也是今年1月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型。
宏光MINI EV
宏光MINI EV的成功无疑能够折射出当下新能源消费市场对售价10万元以下、入门级产品的旺盛需求,包括奇瑞eQ(6316辆)、长城欧拉黑猫(6090辆)、上汽通用科莱威CLEVER(5176辆)长安奔奔EV(3240辆)在内等同级产品,也都在单车销量榜单上占据着极为靠前的位次。而入门级产品的热销,也直接帮助品牌在销量总榜上的表现,上汽通用勇夺榜单第4位,长城汽车在黑猫、白猫、好猫等车型的共同助力下占据第5位,奇瑞新能源位居第8位,长安新能源也不遑多让排在第12位。
比亚迪汉EV
特斯拉Model 3
销量榜单第2位的比亚迪与第3位的特斯拉,则展现着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的博弈。从销量数据上看,比亚迪以20240辆的成绩力压特斯拉的15484辆,在单车销量榜单上,比亚迪汉EV与特斯拉Model 3同样分列2、3位,不过在单车榜上二者互换了顺次。特斯拉Model 3在1月完成了13843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达到461.4%;比亚迪汉EV则售出9298辆。两款车型虽然在销量数据上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比亚迪汉EV作为自主品牌中鲜有的能够得到市场普遍认可的30万元级新能源产品,已然是短时间内Model 3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Model Y在元旦期间“低调”上市,但引起的震动堪称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一颗暴雷,但从特斯拉公布的销量数据上看,Model Y在1月销量“仅为”1641辆,远未达到市场预期。除了新产品上市初期产能规划受限的客观事实,Model Y与Model 3两款产品稍显同质化,并且在Model 3一再官方下调售价的强烈刺激下,Model Y或多或少的让消费者处于观望态势,在Model Y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前,Model Y并不会复制Model 3的成功。对于与特斯拉力争第二把交椅的比亚迪而言,更为全面的产品线布局依然有利于品牌总销量压制特斯拉。
蔚来EC6
小鹏P7
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2021年1月绝对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携手挺近销量榜单前10,这也是首次三家新势力造车企业进入单月销量榜单前10位。具体到销量数据上看,蔚来汽车以7225辆、同比增长352.1%的成绩斩获第7位,小鹏汽车以6015辆、同比增长854.8%的成绩攻下第9位,理想汽车则以5379辆、同比增长355.8%的成绩登陆第10位。
理想ONE
具体到车型来看,理想ONE持续强势的市场表现,在品牌仅有一款产品在售的状态下凭“一己之力”为品牌创造佳绩,也是新势力造车品牌中销量最佳的车型;小鹏P7以3710辆的成绩
荣膺新势力造车品牌单车销量次席;蔚来EC6以2845辆的销量表现成为品牌的销冠,相比之下拥有相对全面产品线的蔚来汽车凭借在售车型数量的优势维系着自己在新势力造车品牌中的地位。不难看出,在单一车型产品取得出色业绩的前提下,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正在快速追赶蔚来汽车的脚步,在产品线充盈之后,三大造车新势力的排位座次也必然会迎来重组。
科莱威CLEVER
除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之外,合众汽车、威马汽车、领跑汽车也在1月取得了让人侧目的成绩单,合众汽车月销2195辆、威马汽车月销2040辆、领跑汽车也达到了1668辆。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新势力造车品牌的宽容度与接受度也在成几何倍数增长,除了新势力造车品牌之间的你追我赶,传统车企也必然要比过往更加重视这些虎视眈眈的新对手。
写在最后:
通过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数据不难看出,市场体量依然在快速增长,对于任何一家参与市场竞争的厂商而言都是绝对利好的信号。从榜单的排位座次上不难得出结论,发力较早的自主品牌依然是市场主旋律,同时新势力造车也正在疯狂掠夺着市场份额,逐渐示弱的北汽新能源(同比下滑50.1%)、江铃新能源(同比下滑62.7%)等品牌也应当听到了警钟已经被敲响。同时市场也必然在2021年迎来巨大的变数,位列榜单第11位的一汽-大众与第14位的上汽大众在2020年末迎来了I.D系列的投产,在强大的品牌价值加持下,自主品牌与新势力造车品牌必然会格外关注合资品牌的老对手。(作者:黄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