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先发优势正在转化为带动全球汽车业转型的新动能。作为传统燃油车的发祥地,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型迟滞,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创新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完备的产业链为汽车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探索的全球化之路也将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法国:“电池谷”期待中国汽车先进技术
在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正在建设中的“电池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参与备受关注。接受采访的法国车企高管、地方招商机构、相关学者表示,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领先地位,法国业界期待与之合作,从中获益。
法国“电池谷”北起敦刻尔克,南至杜埃,全长约100公里。在“电池谷”中部的吕茨,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于2023年联合投资的两条电池盒生产线已启动生产。雷诺吕茨厂区经理让-吕克·布瓦告诉记者,生产线不到三个月就安装完毕,合资公司正在加紧为雷诺新款电动车生产电池盒。
在法国吕茨,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的员工在电池盒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百慧 摄
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在法国吕茨工业区投资设立的电池盒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张百慧 摄
在生产现场,60多台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有序工作。布瓦介绍说,电池盒必须实现密封、散热、高精度三大功能,中国合作伙伴拥有产品和工艺方面的多年经验和专有技术,雷诺与之合作避免了从零开始,敏实在法国建厂也可承接其他汽车集团的订单。“这一合资项目取得成功,是雷诺开展其他合作项目的展示窗口。”
雷诺计划从2025年起每年在法国本土生产40万辆电动汽车。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提出,到2027年法国实现电动汽车年产量100万辆、2030年电动汽车年产量200万辆、2035年新产汽车100%为电动汽车的目标。为此,法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上法兰西大区全面启动了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
2018年,上法兰西大区就提出建设“电池谷”,近三年有4家超级工厂落户,总产能超过100千兆瓦时电池电量。已投产的ACC电池厂由斯泰兰蒂斯集团、道达尔能源和梅赛德斯-奔驰合资组建,此外,一家法国初创企业以及两家由中国企业投资的电池厂正在建设。
法国北部投资促进局首席执行官扬·皮托莱告诉记者,远景动力在杜埃的电池厂很快会投产,台湾辉能2023年宣布在敦刻尔克投资建设的固态电池工厂项目仍在初期阶段,“一切都会顺利进行”。中国企业还投资了电池原材料及组件项目,在这一电池生态系统“有很大分量”,如敏实与雷诺合资生产电池盒、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核能企业欧安诺2023年宣布共同投资在敦刻尔克生产锂电池所需的阴极部件。
“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领先地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真心希望与中国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中获益。”皮托莱说。
在他看来,上法兰西大区已经是法国电动车行业的电池中心产区,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大地域范围,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宽项目类型,最终成为全欧洲范围内强大且重要的电池生态系统,与德国、中东欧国家等地同样充满活力的同类生态系统互补共存。
上法兰西大区走上电动化转型之路,也是法国再工业化的象征。上法兰西大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区,自19世纪以来就见证了大量采矿、冶金、纺织和汽车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经历衰败以来,失业率高企,民众不满情绪高涨。随着“电池谷”的发展,当地民众看到新希望。
位于吕茨附近的贝蒂讷市市长奥利维耶·加凯尔告诉记者,在电气化转型的引导下,当地企业开始思考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生产、材料供应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既是根本性的经济问题,也可帮助我们解决社会方面的问题,因为经济振兴会让家庭安顿、让下一代拥有未来。”
据皮托莱介绍,上法兰西大区40多家培训机构、学校和培训中心已组成联盟,为电池生态系统培训未来员工。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去年获得教育部门许可,增设工程师学院,专为“未来更加电气化的世界培养工程师”。
阿尔多瓦大学副校长加布里埃尔·韦吕告诉记者,他支持学生到敏实雷诺合资厂实习,希望法国建成更多新工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当今技术的现实维度。“法国汽车业曾长期领先,但是在向电动车转型时晚了一步,因此需要其他国家帮助它迎头赶上。”(记者 刘芳 张百慧 法国吕茨报道)
英国:中英汽车业紧密合作发力新趋势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英国消费者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尤其是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市场持开放态度。
霍斯表示,在坚持自由公平的贸易前提下,更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市场对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有好处——良性竞争既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又鼓励了行业创新。
成立于1902年的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是英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之一。霍斯向记者介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一直是一个非常开放,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品牌陆续登陆英国的原因。从之前的欧美品牌,到后来的日韩品牌,再到现在的中国品牌,英国消费者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
霍斯认为,作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汽车制造国和出口国之一,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快速向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迈进,并具有规模经济,这有助于其参与国际竞争。
在谈及中英汽车行业合作前景时,霍斯指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贸易摩擦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地区冲突带来物流风险等,同时也需要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等新趋势上持续发力,紧密的合作是分担成本、携手共进的重要举措。霍斯表示,合作增进了两国交流,分享了共同课题下各自的创新方案,“英国汽车行业和学术界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中国品牌也在英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谈到英国电动汽车的普及情况,霍斯认为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普通消费者缺乏购买电动汽车的动力,一方面,与性能类似的燃油车相比,英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相对昂贵;另一方面,除伦敦等发达地区以外,英国公共充电设施数量仍然太少。
英国议会环境与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显示,目前英国所有汽车中,电动汽车仅占3%左右的份额。
霍斯表示,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正在与英国政府讨论,试图为私人消费者提供税收减免,并呼吁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形成一个“适应所有人驾驶模式的解决方案”,让人们在工作、逛街、娱乐时都可以随时为车辆充电。
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汽车领域公共和私人投资达237亿英镑。霍斯认为,创纪录的投资额是对英国汽车业的一笔“大规模的信任票”,很好地为英国未来几年从燃油车转向电动汽车做好了准备。(记者 赵修知 赵小娜 伦敦报道)
挪威:中国新能源汽车刷新“能见度”
挪威公路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挪威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或氢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82.4%,比2022年增加3.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继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挪威业内人士指出,在利好政策推动下,全球多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纷至沓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挪威市场还面临不少挑战,在规避风险的同时需尽快补齐短板。
激励政策吸引全球新能源车
2016年,挪威在全球率先提出2025年在新车市场全面淘汰燃油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比100%的目标。近年来,挪威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从销售、行驶、停车、充电等各个环节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措施,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降低机动车的温室气体排放。
据挪威交通管理局介绍,相关优惠措施包括:挪威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以免除相当于车价10%的购置税和25%的增值税;在收费公路上可以享受50%折扣或完全免费;在许多城市拥有可以免费停车、使用公交专用道等“特权”。与此同时,挪威政府还提供资金,对企业和个人安装充电桩进行补贴。此外,在公共采购层面,挪威各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大开绿灯。比如,首都奥斯陆原计划2025年年底前在公共交通领域实现“零排放”,将所有公交车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通过努力,该市在2023年年底就实现了这一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
在这些政策激励下,挪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井喷”,吸引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多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纷至沓来。在奥斯陆,不时能看到红旗、蔚来、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行驶在路上;在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和北极圈内的希尔克内斯,都有宇通新能源客车的身影;在货运汽车领域,上汽大通成为挪威保有量最大的新能源小货车品牌;在北欧知名度最高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北极自行车锦标赛上,小鹏汽车成为首个赞助这一赛事的中国汽车品牌。
市场竞争机会平等
据统计,在2023年挪威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特斯拉、丰田、大众分别位居新车销量前三位,有中资背景的车企品牌中仅沃尔沃进入前10名,名爵、极星、比亚迪进入前20名,而红旗、小鹏、蔚来、岚图等中资本土品牌仅分别售出数十辆到数百辆新能源汽车。
中国驻挪威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陈文林介绍,目前有近10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登陆挪威,销量最好的是沃尔沃、极星、名爵等有欧洲“血统”的中资品牌,红旗、蔚来、小鹏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他认为,与德法等一些欧盟国家不同,挪威没有本土车企,且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中国一致,这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市场获得平等竞争机会创造了条件。
中国车企仍面临诸多挑战
多位受访者表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的“能见度”不低,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中国车企要想打开挪威市场还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挪威消费者对欧洲品牌的偏爱给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带来挑战。蔚来欧洲副总裁张晖介绍,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和欧洲其他市场发展的最大挑战是品牌知名度,迄今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尚未在挪威取得重大突破。而沃尔沃、极星和名爵等销量领先,更多源于它们曾是欧洲本土品牌。当地经销商告诉张晖,购买一辆汽车对挪威家庭来说是重大消费,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在挪威打响品牌知名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一些车企的服务仍有提升空间。挪威业界人士反映,与其他国家品牌相比,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各方面性能都更好,性价比也很高,但在服务方面是“短板”,在应急响应、备件供应和物流配送方面不够及时。此外,一些中国品牌车企的先进理念在挪威这样规模的市场上有些“水土不服”,比如,蔚来的换电技术在中国国内广受赞誉,但在挪威受制于市场规模,目前只在奥斯陆、卑尔根等大城市附近铺设了几个换电站,远远无法覆盖挪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此外,一些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系统和数字音频系统不完全符合欧洲消费者的偏好,也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第三,挪威车贷利率攀升和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退出影响消费者购车热情。挪威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贷款买车,而受挪威央行加息影响,汽车贷款利率从2021年的2%大幅上升至目前的近10%,这让不少打算在近期购买新车的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推迟了购车计划。此外,挪威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增值税和减收通行费的优惠措施正在逐步退出,也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此外,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也可能影响挪威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热情。2023年10月欧盟宣布开展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决定是否开征反倾销关税。虽然挪威并非欧盟成员国,但许多政策会与欧盟保持一致。目前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并不友好,挪威经销商考虑到今后车辆和配件成本上升的相关风险,在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时态度可能将更加谨慎。在此情况下,消费者考虑到今后车辆维修和保养可能面临的风险,也会对购买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产生更多顾虑。(记者 张玉亮 奥斯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