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3个月,常熟,这座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的千年古城将迎来一场智能汽车的盛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常熟市人民政府携手举办的2017常熟国际智能汽车周将于11月22日在江苏常熟拉开帷幕。
放眼整个中国甚至全球,一座城市独以智能汽车为主题打造持续一周盛会,还未曾有过先例。更让世人惊奇的是,为何这样的汽车盛会不是在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举行,而是在一个以服装闻名世界的江南小城?事实上,对常熟而言,这并没有什么惊奇可言,正是借这场以汽车为名的盛会,常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城市新名片:中国最年轻的汽车城。
服装之都跻身汽车之城
提起常熟,人们通常有两个印象。一是“鱼米之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是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二是“服装之都”。始建于1985年的常熟服装(交易)城,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然而,常熟并不满足已有的城市荣誉,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常熟的汽车产业悄然兴起,正在成为全市新的支柱型产业,汽车城已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目前,常熟已集聚了30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企业有27家。2016年,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常熟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汽车服务业增加值45.5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制造业税收6.2亿元,服务业税收2亿元,就业人数近3万人。常熟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9家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项,专利授权超1300个。
一般而言,一座汽车城必须是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配套完善的汽车城,这两点,常熟恰恰都已具备。当前,常熟除了观致、奇瑞捷豹路虎两家整车企业落户以外,还有华东汽车、中欧房车、捷达消防车3家特种整车企业,这在全国所有县级市之中独一无二,而丰田研发中心的落户使常熟市成为了丰田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三菱电机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德国大众汽车制动系统,美国车桥等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落户常熟,和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互补,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此外,常熟的汽车产业配套日益完善。常熟的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特种车等为主,零部件生产广泛,产品涉及车身、发动机、汽车电子、底盘和通用件五大部分,部分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常熟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较为广泛,配套的汽车集团有20多家。主要配套国内整车厂有比亚迪、长安福特马自达、上汽通用、吉利等。同时为大众、日产、丰田、本田、通用等18家国际汽车公司配套。
依托“地利”打好“人和”牌
相比长春、上海等汽车城几十年的汽车产业积累,常熟可谓后起之秀。常熟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常熟在发展汽车产业之初就根据自身情况确立了发展定位:力争到2020年将常熟打造成为集中高端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汽车物流、汽车研发、汽车金融、汽车文化和汽车商贸于一体的中国最年轻的综合性现代化汽车城。
虽然在产业积累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常熟有着比较雄厚的经济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2016年全市GDP达2112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常熟市地理位置优越,距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型城市约100公里;境内三条高速公路交汇,苏通长江大桥搭建了跨江通道;拥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常熟港;紧邻京沪高铁苏州站,规划中的沪通铁路及上海和苏州的轻轨均经过常熟。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仅仅依靠既有优势,显然无法打造一座汽车城,常熟就是在“地利”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了“人和”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建立科学的汽车产业政策体系。2013年,常熟市编制发布《常熟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年,结合赴深圳、宁波等地实地考察取得的经验,常熟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常熟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工作并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确保与常熟市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实现战略协同,同时,成立常熟市汽车行业协会组织,52家整车、零部件、研发、物流等企业成为首批会员,协会的成立,加强了本地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其次,不断提升产业服务水平。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企业,只有服务好企业才能让企业安心搞发展,才能吸引新的企业落户。这样的例子在常熟数不胜数:常熟市经开区积极协调观致工厂建设、银团对接、试车场规划、政府采购、VIP车辆购置、供应商大会等相关工作;为奇瑞捷豹路虎公司积极协调项目建设、发动机项目实施、设备进口、人员招聘与安置、相关政府审核等方面的工作。常熟市发改委及商务、环保、国土等部门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汽车产业项目报批提速增效⋯⋯
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一座成熟的汽车城,从发展初期来看,主要是通过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形成产业集聚。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形成内生的科技创新动力才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常熟在打造汽车城之初,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在《意见》中,常熟明确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自主发展。鼓励重点企业以优势领域为突破口,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孵化平台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集聚环境,鼓励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零部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注重提高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使汽车产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常熟制造”向“常熟创造”发展,将常熟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汽车研发创新集聚区。
打造汽车研发创新集聚区关键要素有很多,其中资金和人才尤为重要。意见》中明确提出,设立“汽车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或关键零部件企业的贷款贴息、技术改造、研发投入等;支持重大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项目;支持企业间联合重组,鼓励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意见》还明确提出建立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紧缺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培养、使用当地人才的关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015年8月,由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长安大学和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常熟国家高新区共建的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就是创新驱动的典型。如今,该中心正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智能汽车相关产品研发、测试与生产基地,集聚国内高端智能技术人才,形成团队、企业和产业的全链条孵化,建成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智能车公共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打造中国智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成为中国智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集聚区。